在解放战争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堪称豪赌,它充分展现了陈毅等将领的果敢与智慧。



1947 年,蒋介石在全面进攻失败后,转而集中兵力对山东与陕北解放区发起猛烈进攻。在山东战场上,国民党派出 24 个整编师及三个机动兵团,由顾祝同指挥向北推进。顾祝同吸取此前教训,采用密集靠拢、滚筒作战的方法,每次行动安排两三个整编师一起行动,这给华野歼敌带来极大麻烦。此时,国军总兵力 45 万人,而华野仅 28 万人,相差 17 万人之多。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华野歼敌困难重重。

为打破顾祝同的铁桶阵,粟裕决定诱敌深入。华野主动让出鲁南解放区,一路向北撤退。顾祝同见华野连解放区都放弃,认为其已无力对抗,便命令三个兵团追赶。在国军北进追击过程中,汤恩伯部第一兵团的整编 74 师行动最为迅速,与左右两翼部队拉开近 10 公里距离。粟裕果断决定集中兵力歼灭 74 师。



整编 74 师自解放战争爆发后一直由张灵甫带领,在江苏及山东等地与华野多次交手,凭借先进武器装备,几乎每场战役都取胜。华野虎将王必成在张灵甫手上吃过败仗,涟水战役中,10 纵司令员谢祥军也不幸身亡。因此,攻打整编 74 师无需军前动员,战士们早已摩拳擦掌。

然而,全歼整编 74 师并非易事。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首,74 师武器装备全是美式,总兵力 3 万左右,其中很多士兵是抗日老兵,战斗素养极高。以往我军都是先打敌人弱兵,此次却要先打最强的 74 师,无疑是冒险之举。但华野为一举歼敌,下了血本。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第 1、第 4、第 6、第 8、第 9 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担任阻援任务的是第 2、第 3、第 7 和第 10 纵队。



当时,74 师外围还有黄百韬的整编 25 师以及李天霞的整编 83 师,总兵力 40 万左右,距离孟良崮仅一天路程。若华野不能在短时间内拿下 74 师,很可能陷入敌人反包围,孟良崮战役确实是华野历史上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好在孟良崮地势崎岖,74 师重炮无法运上山,削减了其火力,且山上缺少水源,水冷重机枪也无法使用。粟裕与陈毅唯一担心的是负责阻援的四个纵队能否抵挡住外围国军。战役开打后,负责把守天马阵地的一纵差点被黄百韬突破,危急时刻,四纵中的一个营路过此地,将黄百韬挡在外面。

最后,经过三天苦战,华野成功将整编 74 师全部歼灭。该师被歼灭后,外围数十万国军一哄而散,国军对山东的进攻计划就此破灭。



回顾历史,破釜沉舟的战役并非只有孟良崮之战。在秦末,项羽率领楚军救援赵国,渡过漳水后,下令破釜沉舟,只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最终,楚军士气大振,以少胜多,击败秦军。陈毅等将领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决策,与项羽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果断出击,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华野将士的士气,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坚定信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