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梅,你让我想起一个人。”方老根忽然开口说,眼中有种奇怪的光。
李梅手上的抹布停住了,心里紧张起来:
“是谁啊,方叔?”
方老根沉默地看向窗外,始终没回答。
“我想要什么样的下一个保姆?你知道吗,这是我不告诉别人的事。”
李梅心里突然感到不安,这个老人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01
方小燕站在父亲家门前,手指紧张地摩挲着钥匙。
这是她这个月第五次来送新保姆了。
“小燕,你父亲真的没问题吗?”
跟在她身后的中年妇女小声问道,脸上满是疑虑,“一个月换五个保姆,这也太奇怪了吧?”
方小燕叹了口气,转身对这位即将上任的新保姆解释道:
“刘阿姨,我爸他退休后一个人住,我实在放心不下。前几个保姆他都说不合适就辞退了,理由都很模糊。您先试试,如果真的不行,我再另想办法。”
刘阿姨点点头,脸上还是带着犹豫。
她已经做了十多年的家政服务,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但看在熟人介绍的份上,她还是答应来试一试。
两人推门进屋,只见六十五岁的方老根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戴着老花镜的眼睛在看到刘阿姨的一瞬间微微皱了皱。
方小燕心里“咯噔”一下——这个表情她太熟悉了,这是父亲不满意的信号。
她强压下心中的烦躁,笑着说:
“爸,这是刘阿姨,我朋友张莉的婶婶,做家务很利索,手艺也好。”
方老根放下报纸,礼貌地点点头:“您好,刘阿姨。”
他的语气平淡,目光却在刘阿姨脸上扫过,似乎在寻找什么。
刘阿姨六十岁出头,身材微胖,脸圆圆的,笑起来很和蔼。
她热情地打着招呼:
“方老先生,您放心,我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也会照顾好您的饮食起居。”
方老根只是礼貌性地回应着,对刘阿姨的到来没有表现出太多热情。
方小燕注意到,父亲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失望,这让她既疑惑又担忧。
简单介绍了家里的情况后,方小燕找了个借口把刘阿姨带到厨房,低声询问:
“刘阿姨,您看我爸这个情况,您能接受吗?”
刘阿姨犹豫了一下,诚实地说:
“小燕,我看你爸好像对我不太满意。这样吧,我再试两天,如果真的不合适,咱们也别勉强。”
“谢谢您理解。”方小燕感激地说。
安排好刘阿姨的住宿后,方小燕回到客厅,发现父亲又沉默地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神情难以捉摸。
“爸,刘阿姨人挺好的,您给点时间适应一下吧。”方小燕试探着说。
方老根放下报纸,淡淡地说:“我看这个刘阿姨挺大年纪的,能干得了活吗?”
方小燕忍不住反驳:“刘阿姨才六十出头,比您还小呢!而且身体好着呢。”
“我只是担心她年纪大了,干活累着自己。”方老根辩解道,语气里却带着一丝敷衍。
方小燕敏感地察觉到,父亲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前几个被辞退的保姆年龄各不相同,最年轻的才四十多岁。
但她没有当面揭穿,而是决定等待观察。
果然,两天后,刘阿姨就主动提出离开了。
她悄悄对方小燕说:“你爸对我挺客气的,也没挑我的毛病,但我能感觉到他不喜欢我。与其这样尴尬,不如我主动离开。”
送走刘阿姨后,方小燕忍不住了:
“爸,这已经是第五个了!您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保姆啊?”
方老根放下报纸,淡淡地说:“不着急,慢慢找。我一个人住习惯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合得来的。”
“您是嫌人家年纪大?嫌人家做饭不好吃?还是嫌人家打扫不干净?您倒是说明白啊!”方小燕有些焦急。
“就是感觉不对。”方老根轻描淡写地回答,又拿起了报纸。
方小燕无奈地离开了父亲家。
这种模糊的理由让她越发担心——父亲从不是个挑剔的人,在她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生活时,从不对家务事指手画脚。
母亲去世后的五年里,他虽然孤单,但一直很独立,也很少麻烦她。
这突然的挑剔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
坐在公交车上,方小燕思考着各种可能性:
父亲是不是真的老了,心理上变得怪异?或者有人在背后对他进行诈骗?还是他遇到了什么难以启齿的麻烦?
那天晚上,方小燕约了闺蜜李梅出来吃饭。
李梅比她小两岁,三十三岁的年纪,因为长相清秀,气质温婉,常常被人误以为只有二十七八岁。
两人从大学时代就是好友,无话不谈。
李梅性格沉稳,思维缜密,每次方小燕遇到难题,都会向她请教。
“所以你爸一个月换了五个保姆?”
李梅惊讶地问道,“这可不像老叔的性格啊。”
李梅从大学时代就经常到方小燕家做客,和方老根也很熟悉,方老根也一直把她当成半个女儿看待。
方小燕点点头,眉头紧锁:“我怀疑他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或者……你知道的,有些骗子专门针对老人家。”
李梅若有所思地喝了一口茶:“你仔细观察过那些被辞退的保姆有什么共同点吗?”
方小燕愣了一下:“共同点?我没特别注意...他们年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做饭好,有的擅长打扫,没看出什么规律来。”
“那就奇怪了。”李梅托着下巴思考着,“要不这样,让我去试试?”
“什么意思?”
“我假装是你找的新保姆,去你爸家住几天,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反正我刚辞职,这段时间也没事做。”李梅提议道。
方小燕眼前一亮:“这主意好!不过我爸认识你,肯定会露馅的。”
李梅神秘地笑了笑:“别担心,我有办法。”
三天后,方小燕带着“陌生保姆”李梅来到了父亲家。
李梅做了一番伪装:剪短了长发,戴上了黑框眼镜,穿着普通的家政服务员工作服,刻意化了一个改变面容的淡妆,完全变了一个人。
“爸,这是新来的李阿姨,今年三十五岁,以前在饭店做过厨师,家务活也很在行。”
方小燕介绍道,心里却紧张得要命,生怕父亲认出李梅。
方老根抬起头,目光落在李梅脸上,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他放下手中的书,缓缓站起身,仔细打量着李梅,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成了某种复杂的情绪,仿佛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你叫李梅?”方老根问道,声音有些颤抖。
李梅低着头,故意用方言口音回答:
“是的,老爷子。我叫李梅,大家都叫我小李。”
方老根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他喃喃自语道:“真像啊,真像...”
方小燕紧张地问:“爸,像什么?”
方老根回过神来,笑了笑:“没什么,就是觉得这位李阿姨看起来很面善。好,就她了。”
方小燕松了一口气,但心里又升起了新的疑问。
父亲的反应太奇怪了,他说李梅“像”——像谁呢?
安顿好李梅后,方小燕临走时悄悄对她说:
“有什么情况随时联系我。我总觉得爸爸有什么事瞒着我。”
李梅点点头,她也察觉到了方老根异常的反应,这让她更加好奇真相到底是什么。
02
接下来的日子,李梅开始了她的“卧底”生活。
方老根的起居很有规律:
早上六点起床,自己烧水泡茶;
七点吃早饭,通常是稀饭配咸菜;
上午遛弯或者在家看报纸;中午简单吃点;
下午会有老伙伴来下棋,或者他出门去老年活动中心;
晚上七点准时吃晚饭,看会电视,九点半就睡觉了。
李梅发现,方老根的生活非常简朴,没有任何奢侈品,也从未有可疑的陌生人上门。
他对她很客气,但保持着一定距离,从不提过分的要求。
唯一让李梅感到不解的是,方老根经常偷偷看她,尤其是她在厨房忙碌的时候。
那种目光不是猥琐的,而是充满了怀念和伤感。
第三天,方老根主动和李梅搭话了:
“小李啊,你手艺不错,跟我年轻时认识的一个姑娘很像。”
李梅佯装不经意地问:“方爷爷,您年轻时认识的那位姑娘,现在在哪儿呢?”
老人的目光瞬间变得悠远,仿佛穿越了时空:
“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啊……”
李梅心里一动,隐约感觉触碰到了什么关键点,但方老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叹了口气,回房间去了。
第四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访,方老根介绍说是他的老友张大海。
两人在客厅里下棋,李梅端茶倒水时,发现张大海一直在打量她,眼神里带着惊讶和探究。
“老方,这位是?”张大海问道。
“新请的保姆,李梅。”方老根回答。
张大海意味深长地看了方老根一眼:“长得挺标致的,眉眼很像……”
方老根打断了他的话:“别胡说八道,下棋下棋。”
李梅假装没听见,但心里更加确信这里面有秘密了。
夜里,李梅给方小燕打电话,汇报了这几天的观察。
“我觉得你爸没什么问题,就是经常看我的眼神有点奇怪,说我像他年轻时认识的一个姑娘。”
方小燕思考了一会儿:
“我妈去世五年了,爸爸一直没有再找过伴。你说,会不会是他想找个伴,但又放不下我妈,所以才这样频繁更换保姆?”
李梅不确定地说:“有可能。不过今天来了一个叫张大海的老人,他看我的眼神也很奇怪,还说我眉眼像什么人,但被你爸打断了。”
“张大海?”方小燕回忆道,“哦,他是爸爸的老朋友,从小一起长大的。我小时候见过几次,后来他搬到外地去了,很少联系。”
“我会继续观察的。”李梅说。
挂了电话,李梅躺在床上思索着。
直觉告诉她,方老根频繁更换保姆的原因,与那个“年轻时认识的姑娘”有关。
03
接下来的日子,李梅一边照顾方老根的起居,一边细心观察着老人的一举一动。
方老根对她的表现还算满意,甚至开始变得健谈起来。
“小李啊,你今年多大了?”一天早饭后,方老根突然问道。
“三十五了,方爷爷。”李梅按照之前和方小燕商量好的年龄回答。
方老根点点头:“看不出来,你看起来年轻得很,皮肤好,眉眼也清秀。”
李梅笑了笑:“方爷爷过奖了。”
“你结婚了吗?”
李梅摇头:“没有,一直忙着工作,没时间谈恋爱。”
方老根意味深长地说:“姑娘啊,别像我一样,错过了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李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试探着问:“方爷爷是有什么遗憾的事吗?”
方老根似乎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连忙转移话题:
“没什么,老人家的牢骚话,别放在心上。对了,今天张大海要来,你多准备些茶点。”
李梅点头答应,心里却记下了这个细节。
中午,张大海如约而至,两位老人在院子里的桌子旁喝茶下棋。
李梅端着水果盘出去,正好听到张大海说:
“老方,你这是何苦呢?一个月换五个保姆,小燕都要担心死了。”
方老根低声回答:“我就是想找个像她的人,有什么不对?”
“都五十年了,你还放不下?”张大海叹息道,“她已经——”
方老根猛地一拍桌子:
“我知道!你以为我不知道吗?我就是不甘心!年轻时没本事,留不住她;现在老了,连个像她的人都不能在身边吗?”
李梅被这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吓了一跳,手中的水果盘差点掉落。
两位老人这才注意到她的存在,方老根尴尬地咳嗽了几声,张大海则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
“水果放下吧,你去忙你的。”方老根有些生硬地说。
李梅点头退下,但这段对话已经在她心里埋下了好奇的种子。
看来,方老根频繁更换保姆,确实与一个女人有关,一个让他念念不忘五十年的女人。
傍晚,张大海离开前,悄悄把李梅叫到一边。
“小李啊,老方这人脾气倔,但心地善良。你多担待些。”
李梅点头:“方爷爷人很好,我会好好照顾他的。”
张大海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口道:
“你知道吗,你真的很像一个人,一个对老方很重要的人。”
李梅佯装不解:“像谁啊?”
张大海摇摇头:“这个嘛,还是让他自己告诉你吧。你要是能在这儿多待一阵子,对他是好事。”
这番话更加坚定了李梅的决心,一定要弄清楚这其中的秘密。
04
第2天, 方老根出门去老年活动中心,李梅开始了她的“调查行动”。
她先是仔细检查了客厅和厨房,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
然后来到方老根的卧室,小心翼翼地打开衣柜和抽屉,除了整齐叠放的衣物外,也没有什么异常。
正当她准备放弃时,目光落在了床下。
那里有一个木质的旧箱子,落了一层薄灰,看起来已经很久没人动过了。
李梅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看看。
她小心地将箱子拖出来,打开盖子——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旧相册和信件,以及一条红色的丝巾,已经褪色,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鲜艳。
忽然,一张照片从相册里掉了出来。
李梅翻看着照片,大多是黑白的,拍摄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
其中一张合影引起了她的注意:
年轻的方老根站在一个清秀的姑娘身边,两人都穿着简朴的衣服,却掩不住青春的朝气。
让李梅惊讶的是,照片中那个姑娘的眉眼,确实与她有几分相似。
她又翻开信件,字迹娟秀,署名是“秀兰”。
信的内容大多是日常的叙述和思念之情,但其中一封引起了李梅的注意:
“老根,我爹娘已经答应了那户人家的提亲。
我知道你家里困难,需要照顾弟妹,我不怪你。或许这就是命吧,来世再做夫妻。永远爱你的秀兰。”
李梅恍然大悟——方老根年轻时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对方叫秀兰,但因为家庭原因未能在一起。
难道他频繁更换保姆,是在寻找一个长相像秀兰的人?
这时,门口传来了钥匙转动的声音,方老根回来了!李梅慌忙将东西放回原处,推好箱子,跑出卧室,假装在客厅整理茶几。
方老根进门后,看了她一眼,眼神复杂。
不知道是不是李梅的错觉,她感觉方老根似乎知道她刚才做了什么。
“我回来了,有点累,想喝碗热汤。”方老根平静地说。
“好的,方爷爷,我这就去煮。”李梅松了口气,连忙走向厨房。
晚上,方老根看电视时,时不时地瞥一眼正在收拾厨房的李梅,欲言又止。
李梅假装没注意,专心做着家务。
就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中,一周过去了。
李梅每天都会给方小燕打电话,汇报情况。
她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方小燕,但隐去了翻看箱子的细节。
“你的意思是,我爸在找一个长得像他年轻时初恋的保姆?”方小燕惊讶地问。
“我只是猜测,但张大海的话似乎印证了这一点。而且,你爸经常说我像他年轻时认识的一个姑娘。”
方小燕沉思片刻:“这么说,之前那几个保姆是因为长相不像,所以被辞退了?”
“有这个可能。”李梅说,“但还需要更多证据。你爸这人挺好的,很少提过分的要求,也很尊重我。我觉得他不是那种有不良企图的人。”
方小燕叹了口气:“我知道我爸不是坏人,但这种执念也不正常啊。
我妈走了五年了,他如果想找个伴儿,我一点都不反对,但这样找一个长得像初恋的保姆,算什么呢?”
李梅安慰她:“别急,再观察一段时间,或许会有新发现。”
第二天一早,方老根提出要去镇上买些东西,让李梅陪他一起去。
两人坐公交车到了镇中心的百货商场,方老根买了些日用品,又特意去了一家老字号的点心铺,买了一盒豆沙糕。
“这是秀兰最爱吃的。”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方老根突然说道,目光遥远。
李梅假装不知情:“秀兰是谁?”
方老根像是从梦中惊醒:“啊,没什么,一个老朋友罢了。”
回到家,方老根将豆沙糕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上,自己坐在沙发上发呆。
李梅悄悄观察着他,心中五味杂陈。
老人对初恋的执念如此之深,让她既感动又心疼。
05
下午,李梅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忽然听到门铃声。
开门后,门外站着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约五十多岁,眉目温婉。
“请问方老先生在家吗?”妇女问道。
李梅点头:“在的,您是?”
“我是他的老朋友,姓王。”
李梅将妇女领进屋,轻敲卧室门:“方爷爷,有位王姓的女士来访。”
门很快开了,方老根看到客厅里的妇女,整个人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