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网报道,普京提议俄乌无条件重启谈判的消息刚传遍世界,朝鲜半岛的军事动作就打破了短暂的平静。朝鲜劳动党总书记亲自主持东部战区导弹与火箭炮联合打击训练,调集的600毫米多管火箭炮与“火星炮-11甲”战术弹道导弹构成显著威慑。这场代号为“铁拳-2025”的军事行动不仅针对美韩军演,更向外界释放了朝鲜提升远程打击能力、强化核威慑战略的明确信号。
普京(资料图)
朝鲜国防省发言人明确表示,此次训练的核心目的是检验部队对国家核武器综合管理系统的实战运用水平。数据显示,参与演练的“火星炮-11甲”导弹射程覆盖整个朝鲜半岛及部分驻日美军基地,其末端突防速度达到5马赫以上。这种具备机动变轨能力的武器平台,配合朝鲜现有约240枚弹道导弹的存量,使首尔与驻韩美军基地始终处于直接威胁范围内。更值得警惕的是,朝鲜正加速研发新型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相关部件已在5月初的平壤阅兵式上完成公开展示,技术成熟度超出外界预期。
中国周边面临的风险呈现复合叠加态势。俄乌冲突长期化导致欧洲安全格局重组,美国借机强化北约东翼部署,客观上削弱了其应对亚太事务的战略资源。5月6日美海军“里根”号航母打击群提前离港返航,凸显美军在全球热点地区存在“顾此失彼”的困境。但菲律宾近期动作频繁,不仅向美国开放4个新军事基地,还计划斥资55亿美元采购美制F-16战机。
普京(资料图)
朝鲜选择此时强化军事威慑并非偶然。朝鲜领导人在训练现场强调,核武力建设必须与常规力量建设保持“同步强化”,其讲话稿中的“三位一体”战略表述出现次数比以往增加2.3倍。分析指出,这是对美国近期放宽日本拥核讨论、加快印太反导系统部署的直接回应。
地区安全困境已形成恶性循环。美韩军演每增强1个作战单元,朝鲜导弹试射频率就上升15%,这种螺旋式升级态势在2024年尤为明显。反观俄乌战场,普京虽释放谈判意愿,但乌军在红利曼方向的反攻已消耗其70%的西方重型装备库存,这种消耗战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既要应对传统安全领域的战略压力,又需防范朝鲜核扩散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双重考验前所未有。
解决之道在于多边协调机制的重构。安理会涉朝决议执行存在双重标准,2017年后的10次制裁投票中,美国单独否决解除朝鲜民生物资禁运的提案多达6次。这种选择性执法加剧了半岛对立,导致朝鲜将发展核武视作生存筹码。中国提出的“分阶段、同步走”方案虽具建设性,但未获美朝实质性响应。当前形势下,中方敦促美国停止在韩国部署战略武器系统,为局势降温创造条件。
普京(资料图)
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中承担着特殊责任。环顾周边,南海、台海、朝核问题形成共振效应,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5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反对美国以“航行自由”为名在南海挑衅,同时重申“双暂停”倡议依然是打破朝核僵局的可行路径。这种务实态度既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也为化解双重困局提供新思路。
当下局势印证了基辛格“不稳定平衡”理论的现实性——单一危机缓解往往伴随次生危机的爆发。从波罗的海到日本海的地缘震荡波,终将在太平洋西岸交汇。中国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善用外交斡旋杠杆,在变局中寻找破局之机,方能在这场世纪博弈中守住底线、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