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常运中
5月15日起,河南省正式进入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气温偏高。
具体有三个特点:一是降水分布不均,旱涝风险叠加。河南降水“北多南少”,旱涝并存、旱涝急转风险较高。二是流域性洪涝威胁突出。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涝情重于旱情,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整体汛情较重。三是高温热浪风险显著。全省气温普遍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其中豫南大部偏高1到2℃,出现高温热浪的风险高。
当前,河南小麦正处于灌浆期,豫南部分区域已进入灌浆中后期,干旱持续发展,5月中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较高,可能影响小麦正常灌浆。农业专家建议,对于墒情不足的麦田,可以在灌浆初期及时小水细浇,满足后期水分需求,改善田间小气候。避免大水漫灌引发倒伏,成熟前15天则需停水防根系窒息。有微喷灌、喷灌设备的地块,在干热风来临前适量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冠层温度,预防和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调节剂+杀菌剂”套餐,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预防早衰,抵抗干热风。
今年以来,河南气温整体偏高,豫南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和气象干旱,需防范高温干旱复合型气象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水资源调度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另外,河南强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局地强降水较强,流域性洪涝气象风险高,豫北、豫西以及豫南部分山区出现山洪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北上台风易引发极端强降水,需防范城市暴雨积涝和山洪地质灾害。
针对当前防汛严峻形势,河南省水利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防汛值班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以重大水利水电设施为重点的涉灾风险隐患,累计发现512处防汛风险隐患,已整改完成480处,计划5月底完成8项,6月底完成12项,剩余12项已制定度汛方案。同时,安排7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分片包干检查各市县防汛备汛工作和隐患问题整改,督导各项备汛措施落实落地,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全省132处水毁修复项目已基本完成,汛期可发挥防洪效益。
4月下旬以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强化各类抢险技能训练,使防汛抢险队员熟练掌握不同险情的判断和处置方法,达到判断情况及时准确、处置方法灵活得当、业务技术过硬的目的,为抗洪抢险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遇有情况时,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靠得住。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623次、参加3.26万人,演练579次、参加2.64万人。
另外,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储备了5个类别60个品种防汛抗旱物资、总价值4.59亿元。在河道险工险段、水库大坝、水闸等731处重要防洪工程现场存放砂石料16.78万方,块石26.50万方。组建119支、1万余人的行业抢险队伍。
从15日起,全省水利部门开始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全力防范应对山洪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