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水麻辣烫在社交平台火爆出圈,不仅让全国各地的游客为这份美食垂涎欲滴,也让甘肃天水这座千年古城变成旅游胜地。今年5月14日,上海浦东图书馆“行走的阅读”携手新闻晨报旗下“见未来”品牌活动走进天水,在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展开一场“海派明珠”与“陇上江南”的对话。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作为指导单位,上海浦东图书馆和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主办,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协办,新闻晨报作为媒体支持单位。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何文权、上海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室研究员夏朗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磊和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会长雍际春在现场,与屏幕内外的观众朋友共同见证这场东西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从竹简帛书到数字屏幕,从江南书院到陇右石窟,阅读始终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上海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回忆起上海与天水之间的渊源。他说:“我一直在思考,阅读的力量究竟凝聚在何处?来到天水后,我感受到了一种厚重;而黄浦江则象征着融合。我们两地的交流已有大约三十年的历史。”

他回忆道:“27年前,我尚未进入图书馆系统工作,浦东图书馆就已经和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结成了东西部手拉手结对图书馆,这么多年来,两个馆始终保持着业务交流和互动以及文献流通合作。浦东图书馆还在麦积区援建了两家农家书屋,也曾与天水甘泉镇的一所小学合作,共同发起了一次‘爱心书行动’,为该所小学建立了爱心书屋,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通过这些书籍获取了知识,如今他们已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这正是文化力量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厚重与融合的真实体现。”

浦东图书馆与麦积区图书馆的合作,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旨在促进全民阅读,不局限于本地,而是跨越地域限制。图书馆正在经历转型,强调跨界与融合。比如,“行走的阅读”活动,从敦煌走到天水,让参与者在旅途中体验不同的文化遗产,感受古今交融的魅力。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新的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使读者能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探索知识,感受文化的链接。


上海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

麦积山之上,石窟层层叠叠,犹如蜂巢般错落有致,走进麦积山石窟,仿佛踏入一座东方雕塑的艺术殿堂。麦积山的微笑,是佛陀的悲悯,也是匠心的诗篇。这些静立千年的造像,以泥为骨、以彩为魂,诉说着佛教艺术中国化的隐秘脉络。

当我们在石窟的阴影与光晕间穿行,不禁要问:这些凝固的泥土如何成为流动的文明?成为世界共同智慧体?

对此,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何文权有着深入的思考。他提到,自己虽是理科出身,但一直关注文理之间的交汇与融合。他常常思考,若将时间拉长至公元前,会发现人类思想史上三个重要的高峰地带——中国、希腊和印度。如今我们身处人工智能时代,其底层逻辑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回望中西方文化,一个根本问题再次浮现:机器有没有意识?如果有的话,这种意识是否来自我们最初的设定?这似乎回到了思想的起点,也带来了重新融合的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已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我们,已经具备以自身哲学思想为基础,兼容并蓄地吸收各种文化和哲学资源的能力,去回应新时代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虽然这一过程漫长,但我们希望以东方的智慧,提交属于我们的答卷。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复兴,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探索。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何文权

每年6月,天水都会举办公祭伏羲大典,这一活动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那么,如何利用天水伏羲庙和公祭伏羲大典等现代祭祀活动,将伏羲文化转化为大众能够感知的文化符号呢?

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会长雍际春指出,天水被誉为“甘肃的苏杭”,即陇上江南,这得益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渭水作为天水的母亲河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天水不仅是伏羲的诞生地,还拥有伏羲庙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伏羲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立体地展现了伏羲文化的精髓。游客通过参观伏羲庙,可以深入了解伏羲文化及其历史背景。

现今,天水每年都会举办公祭伏羲大典,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4届。通过这些祭祀活动,伏羲庙已经深深融入到城市的DNA中,成为了天水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之一。这种持续的文化传承不仅加强了公众对伏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这样的做法使得伏羲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会长雍际春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当海派精神遇见陇右气韵时,这种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将重塑两座城市的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磊指出,从去年的敦煌到现在天水的活动行程,“行走的阅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上海在扩展其作为海港城市内涵方面的自我突破和蜕变。通过这样的活动,上海不仅在寻找自我革新之路,也在成就自身的过程中融入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面对未来的诸多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塑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中国文化在这条道路上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行走的阅读”这类活动就是一种具体的实践,它让我们置身于祖国的壮丽山河与深厚历史文化之中,从中汲取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磊相信,当一个伟大的国家与具有伟大品质的人相结合时,便能无惧任何未来的挑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将实现自我成长,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结合不仅是对个人发展的提升,也是对整个社会文化价值的一种深化与弘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还能在全球化的今天,让古老与现代文化在这里找到新的生命力和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磊

上海与天水,东西部的两个城市,两地文化在哪些方面可以实现深度融合呢?

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室研究员夏朗云认为,上海和天水两地之间能够进行这样的文化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两地的图书馆已经合作了近30年,这不仅证明了这种实践的价值,也展示了其深远的意义。

“文化”这个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语境中都非常复杂。以天水麻辣烫为例,它的流行得益于新媒体的力量。相比之下,上海更多地诠释了江南文化的精髓,而天水则展现了“陇上江南”的独特魅力。因此,对于这种文化的打造必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上海受益于长三角地区丰富的资源支持,而天水的文化发展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去年当“泼天富贵”活动热度高涨时,天水做出了最大努力去承接这一热潮。然而,随着热度逐渐消退,如何进一步推动并维持这种文化热情,使其达到新的高度,是需要各方共同探讨的问题。

在今年5月9日的中国品牌日上海践行活动上,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也舟也提及城市品牌建设,希望与上海浦东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图书馆一起,以文化赋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室研究员夏朗云

文化从未停止行走,阅读永远指向未来。未来,浦东图书馆与域外合作馆的手拉手结对合作还将继续,让古老与现代文化在这里找到新的融合点,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