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5月1日,在青海“五一”庆祝大会上,应邀讲话的廖汉生突发胆结石。廖汉生的胆结石发作过几次了,疼得非常厉害,但由于忙于公务,一直没有接受长期的治疗。于是当手头的部队整编工作完成,廖汉生携妻子在7月到北京治病。
廖汉生下火车到军委招待所只住了一晚,就被妻子的五哥——时任中办厅主任的杨尚昆接到中南海西楼住下。在北京医院检查一番后,医生建议他休养一段时间,进行保守治疗。
于是廖汉生又被中办厅,安排住进北京城外,风景秀美的颐和园夕佳楼。但没住多久,廖汉生主动要求搬离,住进北京饭店。因为颐和园离城里太远,看病什么的不是很方便。
8月1日到了,为庆祝建军25周年,第一届全军体育运动大会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隆重举行。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中央领导出席运动会开幕式。廖汉生刚好撞上,也被邀请参加开幕式。
在运动会的主席台上,廖汉生见到了阔别两年的老首长彭德怀。廖汉生与彭德怀对大西北都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因为这是他们亲手解放的土地。
大西北解放后,身兼西北军区司令、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等数项西北要职的彭德怀,就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地提出:“我们今后总的任务是进行民主改革、发展生产和提高文化,为建设新西北而努力。”
西北大,但贫瘠,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彭德怀在西北的时候,经常对廖汉生等西北军政干部说:“南京、上海确实比我们西北好得多,那里再好也是那里的人民长期建设起来的。只要我们西北人民努力奋斗,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同样能把大西北建设成好西北。”
1950年下半年,正忙着带领西北人民大干一场,执行西北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彭德怀,突然被中央一通紧急密令调走,从此再没回来。廖汉生等人后来才知道,彭德怀再次临危受命,率领志愿军入朝抗美。
彭德怀看到廖汉生后,招呼他到跟前来,询问西北这两年的发展情况和西北军区的整编情况。廖汉生详细讲述了一番。
这时彭德怀突然说:“组织决定调你当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准备一下。”廖汉生当即推辞道:“不行,我干不了。我这半辈子就没干过政治部主任的工作。”
廖汉生的拒绝有点出乎彭德怀的预料,他知道廖汉生不是谦虚,而是真觉得自己干不了。政治工作廖汉生没少做,革命战争以来,他历任团、旅、师、军分区、纵队、军、省军区政委。廖汉生做的政委,是跟军事指挥员一起带兵打仗。
廖汉生认为,政治部主任的工作跟政委的不同,政治部的工作更细致、更具体。他知道自己的缺点:性情急躁。抗战时期,他就向120师政委关向应,推辞过旅政治部主任的任命,要求去当团政委。关向应同意了。
彭德怀没有接受廖汉生的推辞,坚持说组织上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双方僵持住了,彭德怀见廖汉生的推辞态度很坚决,便语气缓和下来,问道:“那依你看,这项任命该怎么办?”
廖汉生仔细想了想,既然彭总说组织上准备让自己当,那就意味着这项任命只差一个正式任命的通知了,恐怕推辞不掉。其实彭德怀让廖汉生任大军区政治部主任,一是为他好,二是信任他。
廖汉生仔细思索了一番,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也算是一个要求。“如果一定要我当这个主任,就把那个7军的政委冼恒汉调来,就做政治部副主任,给我打下手,不然我真干不了。”
廖汉生对冼恒汉很熟悉,解放战争时期,廖是1纵政委、1军政委时,冼是下面的纵队、军的政治部主任。政治部的工作,冼恒汉确实比廖汉生熟悉。也不怪廖汉生想那么多,一个大军区的政治部,自己一个从未管过政治部的人,就这样上任管得好吗?何况西北军区刚结束一场大换血的整编。
彭德怀同意了廖汉生的意见,调他去军区政治部的同时,也把冼恒汉调去了。
彭德怀跟廖汉生的关系并不是一直很顺的。解放战争初期,彭德怀代替贺龙,直接指挥廖汉生等部,跟胡宗南等国民党军在陕北周旋。在此期间二人发生过几次误会和激烈的争吵,但事后都没有记仇,感情反而更好了。
彭德怀不介意廖汉生跟他拍桌子、提意见,他认为这是革命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正常情况,相反若是有人阳奉阴违,这才让人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