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谈判刚落幕,特朗普 24 小时内飞抵沙特签下 1.02 万亿元军购大单。这笔 “史上最大单笔军售” 看似是美国军工的胜利,实则暴露了沙特 “花钱买平安” 的战略焦虑,以及中美博弈中稀土资源的隐形较量。

5 月 12 日,中美历经多轮交锋后达成关税协议,美国取消 91% 对华加征关税。这场谈判以特朗普 “妥协” 告终,其试图通过关税压榨中国的计划落空,反而因中方反制导致美国农业、制造业损失惨重。



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迅速调整策略。次日,他乘坐 “空军一号” 直飞沙特,与王储小萨勒曼签署 1420 亿美元军售协议,并获得沙特 6000 亿美元投资承诺。这一闪电行动背后,是特朗普急需用 “政绩” 安抚国内军工集团,同时缓解即将到期的 36.2 万亿美元美债压力。



沙特为何愿花天价买美国武器?这与其 “石油美元” 体系的困境密切相关。自 1974 年起,沙特以石油出口绑定美元结算,并将石油收入购买美债。但随着美国页岩油革命和沙特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深化,这一体系正在瓦解。2024 年,沙特宣布终止石油美元协议,允许石油以人民币、欧元等多币种结算,同时抛售美债,其主权基金美债持仓比例从 35% 骤降至 18%。



在此背景下,沙特需通过军购和投资向美国示好,换取安全承诺。此次军购包含 F-15 升级方案、MQ-9B 无人机等装备,但价格虚高 —— 例如 1000 枚 AIM-120C8 导弹单价是中国霹雳 - 15E 的两倍,且性能落后。更讽刺的是,沙特军队此前使用美式装备在胡塞武装面前屡战屡败,暴露其 “买装备不如买保护” 的本质。



特朗普能在短时间内促成这笔军购,离不开中国稀土的 “助攻”。

中美谈判中,中国虽未全面解除稀土管制,但根据公开声明,应该暂停了对美七类中重稀土的出口限制。这些稀土(如钆、铽、镝)是 F-35 战斗机隐身涂层、雷达系统的核心材料,美国 97% 的重稀土依赖中国进口。

要知道,中国掌握全球 90% 的稀土精炼技术。美国即便开采原矿,也需运往中国加工。例如,F-47 六代机每架需 8-12 公斤重稀土,而美国本土加工纯度仅 99.5%,远低于中国的 99.9999%。这种技术代差让美国军工在稀土断供下陷入瘫痪风险。



此次沙特之行只是特朗普中东 “捞金” 的开始。他计划在卡塔尔、阿联酋复制 “军售 + 投资” 模式,预计签署总额 1 万亿美元的协议,包括波音飞机采购、AI 数据中心建设等。这一策略一石三鸟:

  1. 缓解债务危机:沙特 6000 亿美元投资可部分填补美债缺口;
  2. 讨好军工集团: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企业将获得巨额订单,巩固特朗普政治基础;
  3. 制衡中国影响力:沙特虽与中国签署一笔不菲的无人机协议,但此次军购显示其仍需依赖美国安全保护。



特朗普的 “交易式外交” 正在重塑中东秩序。他绕开以色列访问沙特,与叙利亚新领导人会面并解除制裁,释放出 “经济优先” 的信号。这让以色列陷入战略孤立,而沙特则借机扩大地区影响力 —— 其一边向美国示好,一边与中国深化能源、科技合作,形成 “双重保险”。



1.02 万亿元军购订单,表面是特朗普的 “胜利”,实则是一场多方利益的博弈:沙特用金钱换取安全,美国用武器维系霸权,中国用稀土制衡全局。

这场交易背后,石油美元的衰落、稀土供应链的争夺、中东地缘的重构,正在书写 21 世纪国际政治的新篇章。而特朗普的 “中东提款机” 策略能否持续,取决于其能否在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间找到平衡 —— 这对商人总统而言,或许比谈判桌上的数字游戏更具挑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