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经辉煌的国王,竟然被逼到无处可去,整个世界都对他紧闭大门,为什么偏偏只有中国愿意接纳他?
当时的国际社会,人人都知道一句话:“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朋友。”可偏偏在这个现实无比冷酷的世界里,中国却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给西哈努克提供了家一样的温暖。
一、
很多人提到柬埔寨,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哈努克亲王。他年轻时就风度翩翩,精通多国语言,还会唱歌、拍电影,是一位很有艺术气质的国王。1953年,他成功争取柬埔寨脱离法国殖民统治,那时候的柬埔寨就像东南亚的一颗明珠,人民生活幸福。
可谁知道,好景不长。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格局变得复杂,美国要在东南亚拉拢一批国家站队,西哈努克偏偏不愿意被美国控制。他主张不结盟,谁都不靠,得罪了美国,也招来了麻烦。
1970年3月,西哈努克刚刚结束对苏联的访问,准备回国,没想到飞机还没落地,柬埔寨国内的朗诺将军就宣布发动政变,把西哈努克“废黜”了。一瞬间,这位昔日辉煌的国王,变成了流亡在外、无家可归的人。
当时西哈努克正坐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他无助地问身边的人:“我现在该去哪?”莫斯科不愿意收留他,法国更是不敢管,美国更是盼着他早点消失,整个世界好像都没了他的容身之处。
他把最后一点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但他心里也没底:中国会不会帮他?
二、
1970年3月19日,飞机缓缓落地北京机场。西哈努克满怀忐忑,打开机舱门,外面却是一片温暖的笑脸。中国总理周恩来亲自来了,站在最前头等着他。西哈努克一下子愣住了,满眼的感动,眼泪差点掉下来。
周总理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亲王,我们永远承认您,您永远是柬埔寨的合法元首!”
中国政府迅速行动起来,不仅给西哈努克提供了钓鱼台宾馆居住,还安排了厨师、理发师、司机、医生,全方位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周总理还特别嘱咐厨师,要做最地道的法式西餐,因为西哈努克年轻时受法国影响,口味很挑剔。
一次,西哈努克无意中说,特别怀念法国的牛排,中国方面马上请来上海最好的西餐师傅郭万棠,从此西哈努克每天都能吃到正宗的法国菜。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北京东交民巷专门腾出一整座院子作为西哈努克的临时府邸,西哈努克可以在这里自由发表声明,联系世界各国支持他的斗争。
1970年5月1日,毛主席亲自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西哈努克,毛主席跟他说:“中国不是军火商,我们帮助你,是朋友之间的道义,我们愿意负担你们的一切费用,只要你们还愿意为自己的祖国继续斗争。”
听到这些话,西哈努克感动极了。全世界都在看笑话,只有中国把他当朋友,给了他尊严,给了他力量。
在流亡的日子里,周总理还陪着西哈努克去各国访问,帮他争取国际支持。几年来,中国为他提供了数亿人民币的物资援助和军事支持,从来不求回报。
三、
1975年,柬埔寨终于恢复和平,西哈努克也回到了家乡金边。回国之后,他在第一时间公开宣布:“没有中国,就没有柬埔寨的今天!”
他把这些话落在了实际行动中。在联合国的国际会议上,西哈努克多次为我国发言,尤其在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上,柬埔寨一直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
更关键的是,在南海问题上,当西方国家极力鼓动柬埔寨反对中国时,西哈努克坚决不同意。他坚定地说:“中国是柬埔寨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绝不会跟中国作对。”
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已经年过八旬的西哈努克马上从柬埔寨派人送来5万美元个人捐款,并号召全国捐款援助中国。后来中国发生旱灾、地震,他都会主动伸出援手。
西哈努克退休后,选择再次来到中国居住,把中国称为“我的第二个祖国”。他在北京养老,过着普通而幸福的晚年生活,每天早上在钓鱼台宾馆的院子里练太极,偶尔还拉着身边的中国领导人一起喝两杯葡萄酒,回忆过去的那些日子。
2004年西哈努克宣布退休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他说:“我不回柬埔寨,我就想在中国度过我的晚年。”
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中国医护人员一直精心照顾他,直到2012年10月15日,他在北京协和医院安然离世,享年90岁。
临终前,西哈努克留下这样一句话:“我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遇见了中国这样真心的朋友。”
中柬两国之间的友谊,至今仍被两国人民津津乐道,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当年中国给予的无私帮助。
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也教会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真正的友谊并不是利益交换,而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愿意不计得失地伸出一双手。
西哈努克早已离开,但他的故事,却让每一个听过的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国王流亡复国的传奇,更是一段温暖人心的跨国友谊史话,值得我们永远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