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最近媒体压力有点大了。”扬州市茱萸湾动物园三只卡皮巴拉(水豚)集体越狱事件,让一个低调的事业单位无意间被公众“调侃”上了热搜:除了定期向公众“汇报”逃犯抓捕进度、紧急澄清不是全网最“抠门”动物园、还要组织专班抓捕仍然在逃的一岁女逃犯——“豆包”,以及用最适宜的方式向卡皮巴拉迷们解释,本轮是人类大意了——“佛系”水豚逃跑,只是因为爱自由。
澄清声明
茱萸湾动物园动物管理科副科长、兽医徐迅告诉封面新闻,直到5月14日,两只水豚已经“归案”,另外一只“逃犯”豆包,仍然还在园区跟工作人员躲猫猫。
“霸总”带队出逃
位于扬州运河附近,茱萸湾动物园是一家事业单位,每天接待着适宜的游客。
直到某一天,三只刚“营业”不久的水豚:霸总、躲躲、豆包,在大哥霸总的带领下,“上演”一出越狱大戏,打破了园区宁静。“霸总、躲躲、豆包,今年刚来动物园安家,最大年纪的霸总3岁,躲躲2岁,豆包1岁。霸总是男生,躲躲和豆包是女生。”徐迅说,作为兽医,他还没有摸到过机灵的三小只。
出逃前的三小只
监控视频显示,4月3日凌晨,霸总用脑袋撞坏了公寓的窗户,带着躲躲和豆包出逃。4月3日一早,饲养员们集体出动开始抓捕。最先被发现的是霸总,当时它正悠闲地在园区内河游泳。而躲躲一路溜到了南边的运河里,玩起了潜伏。最小的豆包,出逃多日未归。
最小“逃犯”还在长颈鹿园附近沼泽地游荡
自从向公众公布了三只“逃犯”的踪迹以及搜捕行动后,动物园已经通过两次行动“抓捕”了其中两名。霸总在被发现后,放弃抵抗,在工作人员的围堵行动下,慢悠悠地回到了豚舍。躲躲,享受了“桶装待遇”,被一个大网子给抄回了老窝。
而最小的豆包,胆小且机灵,跟人的接触最少,已经脱逃了40多天。“我们最近一次发现它的踪迹,是在水豚展区旁200米的长颈鹿园附近沼泽地。”徐迅告诉封面新闻,卡皮巴拉胆小,它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两名饲养员,其他人基本不能触摸到它们。“我们每天喂食两次,水草粮食管饱。”虽然有几百平米的活动范围,吃穿不愁,但是如此安逸也难以阻挡水豚兄妹们对自由的向往。
在逃人员→豆包
“豆包是最小的一只,基本上没有被驯化。”搜捕小分队着实被她给戏耍了一番。“水豚善于潜水,你在河东发现它,它一憋气,几分钟就游到河西去了。抓捕它们有难度。”徐迅说,索性现在园内水草丰富,也饿不到小家伙。1岁的水豚还没有成熟,还是一个莽撞的小朋友。大家就只有静待抓捕时机了。
逃跑只因爱自由
驯化,是指人类将野生动物或植物通过长期的选择性繁殖,逐渐改变其生物学特性,使其适应与人类共同生活或满足人类特定需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被驯化物种的生理和行为特征,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没有什么能阻挡,动物朋友们对自由的向往,连“佛系”的卡皮巴拉也不例外。驯化,让卡皮巴拉愿意生活在人类为它们安置的新家园里,然而,它们的内心,仍然是向往自由的。为此,三只水豚拖着笨重的身躯,翻出了水豚展区内舍50㎝高的窗户。
“可能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能跟人友好互动的卡皮巴拉,是已经经过长期驯化了的,”徐迅推测,“这些水豚比较配合人类。”但是对于今年元旦才到动物园的小三只来说,还没有真正适应人类圈子。“它们还是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目前,它们刚刚能接受饲养员,其他人都接触不了。”徐迅告诉记者,以后,还要小三只配合接受体检、抽血,人类朋友需要通过投喂、触摸等方式和它们搞好关系。必要的时候,还要在它们面前“亮亮针头。”
“这次逃跑事件,也是我们过于相信卡皮巴拉了,适应和人类相处,它们也是需要一系列驯化过程。”
最后一只抓捕计划,徐迅透露,可能会在夜间。“把园区外围关上,通过同伴的声音和气味把豆包给引回去。”“我们也会有人员在卡皮巴拉展区外蹲守。”
发布“通缉令”后,园区曾表示,经抓捕专班研究,决定在奖励一张门票的基础上,追加一袋大米和一盒鸡蛋,欢迎广大网友继续提供线索。在被调侃“抠门”后,动物园再度加码:可能再次升级悬赏奖励。
所以,一起静待豆包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