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人们常说,在农村,得罪谁都不能得罪村干部。这话我以前只当是玩笑,直到亲身经历,才明白其中有多少无奈和心酸。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不"字,就能让你成为全村公敌。
我叫张明,今年27岁,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种植有机蔬菜。最近,我成了村里的"名人"——因为拒绝了村书记李国强女儿李晓琳的追求,整个村子几乎都站在了我的对立面。
今天早上,我刚到自己的蔬菜大棚,就发现灌溉系统被人为破坏,水管被割断,昨晚刚浇的菜苗泡在水里奄奄一息。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我蹲下身,看着被毁的心血,一阵无力感涌上心头。
"张明,你小子咋这么不开窍呢?晓琳多好的姑娘,你咋就看不上呢?"村里的王大爷提着锄头,站在大棚边上,语重心长地说。
我苦笑:"大爷,感情的事不能强求啊。"
"什么强求不强求的,人家书记家条件多好!你看看你,闷头种地,能有啥出息?"王大爷不依不饶,"你妈昨天又来我家,哭得稀里哗啦的,说你再不答应,她都没脸在村里待了。"
我心里一沉。最近连母亲也开始不断给我施压,整天唉声叹气,说我不识好歹,辜负了天大的机遇。
掏出手机,十几个未接来电,大多是亲戚朋友的。点开微信,全是劝我接受李晓琳的信息。我无奈地摇摇头,这场"全民动员"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从最初的暗示到现在的明目张胆施压,连我的蔬菜销路都开始受影响。
正想着,手机响了,是发小刘强。接通后,他二话不说就劈头盖脸:"你他妈脑子进水了吧?李书记女儿条件多好,长得漂亮,又有文化,还有背景,你拒绝她图啥?全村人都在骂你傻!"
"我有喜欢的人了。"我平静地回答。
"谁?那个城里来的支教老师?别傻了!人家过几个月就走了,你守着个影子有啥用?不是兄弟不劝你,李书记要是记恨上你,别说你那几亩地,连你爸妈都得跟着遭罪!"
挂了电话,我坐在大棚边发呆。刘强说的没错,我确实喜欢上了半年前来村里支教的城市女孩林小雨。她文静、善良,对孩子们充满爱心,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希望通过教育和产业改变农村面貌。
但与此同时,村书记的女儿李晓琳也开始明目张胆地追求我。起初我委婉拒绝,没想到她不但不放弃,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动用了父亲的权力,让全村人来做我的思想工作。
我抬头看向远处的村委会办公室,一个念头突然闪过脑海:这一切真的只是因为李晓琳喜欢我吗?她大学毕业后在市里有稳定工作,为什么突然对我这个普通农民如此执着?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李晓琳开始追求我是在三个月前。那天我正在大棚里忙活,她突然开着一辆白色宝马出现在田埂上,踩着高跟鞋艰难地走过来,精致的妆容和时尚的衣着与周围的农田形成鲜明对比。
"张明,听说你的有机蔬菜很有名,我来参观一下。"她笑盈盈地说,眼睛却在打量我的脸。
我有些意外:"李小姐怎么会对蔬菜种植感兴趣?"
"别叫我李小姐,叫我晓琳就好。"她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我在市农业局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检测,当然对你的项目感兴趣。"
那天,她在我的大棚里转了一圈,问了许多专业问题,确实表现出对农业的了解。临走时,她突然说:"明天晚上有空吗?我请你吃饭,聊聊合作的事。"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那顿饭吃得不太舒服,因为她频频暗示想发展个人关系,而不仅仅是工作合作。我委婉地表示自己有喜欢的人,希望她不要误会。
没想到第二天,村里的广播突然宣布我的蔬菜基地被评为"示范户",县里要来参观。这本是好事,但紧接着,李晓琳就出现了,带着县农业局的领导来"考察"。考察结束后,她当着所有人的面,亲昵地挽着我的胳膊合影,故意制造我们关系亲密的假象。
从那以后,她几乎每周都会来我的基地转转,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说书记女儿看上了我,我要飞黄腾达了。我多次向她表明态度,但她总是笑笑说:"你先别急着拒绝,多相处一段时间再说。"
一个月前的周末,事情发展到了转折点。那天我去学校送蔬菜,正好见到林小雨在教室里辅导孩子们。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勾勒出温柔的轮廓。下课铃响后,我鼓起勇气邀请她一起吃晚饭,她害羞地点头答应了。
就在我们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一辆白色宝马突然停在面前,车窗摇下,露出李晓琳精致的脸庞。
"张明,我爸让你去家里吃饭,有重要的事情谈。"她笑着说,目光却冷冷地扫过林小雨。
我正要拒绝,林小雨轻轻捏了捏我的手:"你去吧,改天再约。"说完,她转身离开。
无奈之下,我去了李家。饭桌上只有李书记夫妇和李晓琳。李书记满脸笑容,频频给我夹菜,谈起了村里即将上马的农业产业园项目。
"明娃,你的有机蔬菜种植很有前景,我打算把你的基地作为产业园的核心区域,扩大规模,引进资金,你就是技术总监。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我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要拉拢我。"书记,这么重要的位置,我怕自己能力不够..."
"没关系,晓琳会帮你,她不是在农业局吗?专业知识比你懂得多。"李书记意味深长地看了女儿一眼,"你们年轻人多接触接触,感情的事慢慢来嘛。"
那顿饭我吃得如坐针毡。临走时,李晓琳送我出门,突然抱住我,在我耳边轻声说:"张明,我喜欢你,真的。给我个机会好不好?"
我僵在原地,尴尬地挣开她:"晓琳,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请你尊重我的选择。"
她脸色一变:"是那个支教老师?别傻了,她只是暂时来村里,过不了几个月就走了。你觉得她会为了你留在这个穷山沟里吗?"
"那是我自己的事。"我转身就走。
从那天起,村里的风向彻底变了。先是我送往镇上的蔬菜车"不小心"被堵在了路上,导致一车菜烂掉;接着村委会突然通知我,说我的土地租赁合同有问题,需要重新审核;最离谱的是,竟然有人在村里散布谣言,说我的有机蔬菜其实喷了很多农药,骗取高价。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来劝我接受李晓琳。亲戚们轮番上阵,朋友们集体施压,就连母亲也站在了对立面,说我要是不答应这门亲事,就是不孝顺。
唯一站在我这边的,只有林小雨。她悄悄告诉我:"别屈服,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
可惜,她的支持还没持续几天,学校就突然通知她,因为"工作需要",要调她去另一个更偏远的村庄。临走前,她红着眼眶对我说:"我会等你,但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力。这个村子,难道书记的权力就真的这么大,能左右每个人的命运?
更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李晓琳会对我如此执着?我只是个普通的返乡大学生,在她眼里,应该算不上什么好条件。村里比我条件好、长相好的小伙子不少,她为何偏偏看中了我?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陌生电话打破了我的思绪。
"是张明吗?我是县农业局的王科长。我们局要做一个关于青年农民创业的采访,想请你参加。可以见个面详谈吗?地点你定。"
话语中那个强调的"你定"让我心生警觉。这位素未谋面的王科长为何如此谨慎?
"好的,那就明天下午,在镇上的咖啡馆见面吧。"我试探性地回答。
"镇上不方便,能去县城吗?有些事情,不太适合在本地谈。"
听到这话,我更加确信,这个王科长找我绝非简单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