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1日,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本顿(Robert Benton)在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寿92岁。


罗伯特·本顿从影达六十余年,亲历“新好莱坞”运动。

在2007年退休之前,本顿从影已达六十余年,代表作包括1980年时横扫奥斯卡奖的《克莱默夫妇》,还有影史经典《邦妮和克莱德》和《超人》,他都有份执笔剧本。跟今年稍早时去世的演员吉恩·哈克曼一样(哈克曼恰巧参演了《邦妮和克莱德》和《超人》,此外还主演过本顿执导的悬疑片《杀出黎明》),本顿也是上世纪60年代“新好莱坞”运动的亲历者。

首部编剧作品《邦妮和克莱德》即获奥斯卡提名

罗伯特·本顿1932年9月29日出生在达拉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非常爱看电影。1953年,他从德州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便来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艺术史,但没能获得硕士学位,中途退学应征入伍去了。退伍后,本顿回到纽约从事文字工作,还在《君子》杂志担任过美术总监。

本顿初次尝试电影剧本写作,就是与《君子》杂志的同事大卫·纽曼(David Newman)一起合写了《邦妮和克莱德》。他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当时在《君子》杂志担任美术总监,但后来被解雇了。既然空下来了,我决定要写一个剧本。可是,我有诵读困难症,拼写和标点都成问题,小时候一次性只能读几页书。幸好,我认识《君子》的一位年轻编辑,文笔也很出色,他就是大卫·纽曼。”

当时,两人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雌雄大盗故事非常着迷,本顿小时候,就常听父亲谈起他去参加这对盗匪各自葬礼的故事。为写剧本,他们又专门回到德克萨斯,采访了不少认识邦妮·伊丽莎白·帕克和克莱德·切斯特纳特·巴罗的当地老人。剧本初稿完成,两人先是拿给导演阿瑟·佩恩过目,但后者当时正在筹拍新片《凯德警长》,暂时无法接手。

1963年,两人又将剧本拿给了他们十分欣赏的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希望他能执导,并将法国“新浪潮”的电影风格带到好莱坞。本身不善英语的特吕弗,虽然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但还是为两位新人编剧提供了不少建议和意见,甚至还介绍他们拿着这个剧本找上了当时还尚未交恶的好友让-吕克·戈达尔。

按照某些戈达尔传记的说法,这位“新浪潮”名导对好莱坞缺乏信任,所以也拒绝了他们的剧本。而按照本顿自己日后的回忆,戈达尔起初倒是愿意执导的,但希望马上就能拍摄。“就在这隆冬时节,两星期后就在得克萨斯州开拍。制片人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照剧本,故事应该发生在夏天。但戈达尔反驳道,‘我在和你们谈论电影,你们却在和我谈论天气。那就再见吧。’”


《邦妮和克莱德》当年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

再往后,又是特吕弗伸出了援手,是他在法国与好莱坞演员沃伦·比蒂共进晚餐时,向其推荐了这个剧本。从巴黎回到好莱坞后,沃伦·比蒂很快就要到了剧本拷贝,不久便买下了版权,而且还颇费了一番功夫,说服阿瑟·佩恩担任《邦妮和克莱德》的导演。


罗伯特·本顿(前)和编剧搭档大卫·纽曼

1968年4月举行的第40届奥斯卡奖,竞争异常激烈。《邦妮和克莱德》获得10项提名,但《猜猜谁来吃晚餐》和《毕业生》呼声也很高,三部全都入围最佳影片、导演、剧本和男女主角这五大重要奖项,但最终出人意料地由《炎热的夜晚》笑到最后,拿走了最佳影片、男主角、改编剧本等重要奖项。

《邦妮和克莱德》收获了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摄影两个奖项。在本顿和纽曼参与角逐的最佳原创剧本单元,他们输给了执笔《猜猜谁来吃晚餐》的威廉·罗斯。不过,初次创作电影剧本就能获得奥斯卡提名,本身已是巨大成就,更何况他们此前已收获了当年的纽约影评人协会、全国影评人协会和美国编剧工会评选的最佳剧本奖。

在那之后,本顿和纽曼继续合作撰写剧本,包括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浪漫喜剧《爱的大追踪》、杰夫·布里奇斯主演的西部片《坏伙伴》。后者也成了本顿的首部导演作品。完全没有接受过科班训练的他,纯粹靠着自己的悟性,一举成为好莱坞片厂相当器重的新人导演。1979年,其导演生涯更是因为《克莱默夫妇》而达到顶峰。


杰夫·布里奇斯主演的西部片《坏伙伴》是本顿的首部导演作品。

获特吕弗鼓励,自编自导《克莱默夫妇》

《克莱默夫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探讨的是离婚、单亲家庭等当时的美国社会热点问题,上映后票房极其火爆,成为1979年最卖座的美国电影,也奠定了两位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达斯汀·霍夫曼的好莱坞一线演员地位。


《克莱默夫妇》主演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

而且,按照霍夫曼日后的说法,当时他正在经历离婚,电影演员的生涯也陷入瓶颈期,原本已考虑彻底挥别银幕,转而当舞台剧演员。是导演兼编剧的罗伯特·本顿一番苦口婆心,才说服他接下这个角色,而且还将整部影片打磨得如此优秀,给了演员极大的临场发挥自由,也重新点燃了他作为电影演员的激情。


本顿(中)在《克莱默夫妇》拍摄现场。

事实上,本顿原本只打算继续担任编剧,至于导演的重任,他还是希望能让帮助过他的特吕弗来做。本顿在正式踏入电影行业之前,就对法国“新浪潮”推崇备至,堪称是与他同龄的特吕弗导演的超级粉丝。不过,这一次特吕弗还是拒绝了他的邀请,而且还建议他不妨自己来执导《克莱默夫妇》,并为其推荐了与他合作多次的摄影师内斯托尔·阿尔门德罗斯。


《克莱默夫妇》最终拿下五项奥斯卡奖。

1980年4月举行的第52届奥斯卡奖上,《克莱默夫妇》获得9项提名,拿下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男主角和女配角五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本顿在2009年谈到这部影片时表示,“我不认为现在还会有电影公司愿意拍摄这样的电影,因为整个电影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到当时,电影厂仍然由那些电影大亨所拥有和经营,这和现在这些上市之后改成首先对股东负责的电影公司在决策方式上大相径庭。并不是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只是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碧玉惊魂夜》中。

本顿之后编剧并执导的惊悚片《碧玉惊魂夜》仍旧由梅丽尔·斯特里普领衔主演,不过票房表现不够理想,而且斯特里普日后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这是她职业生涯中所演过的最大烂片。


《我心深处》为本顿又赢得一座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1984年上映的《我心深处》,背景再次回到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得克萨斯,但面对困境,莎莉·菲尔德饰演的单亲妈妈并未选择雌雄大盗式的喋血人生,而是靠着善意与爱心,率领家人共度时艰。

翌年2月举办的柏林电影节上,该片虽然没能拿下金熊奖,但本顿却获得了最佳导演银熊奖。而在3月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我心深处》也拿到了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本顿曾经表示,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向他那位同样带领全家人度过大萧条时代的母亲致敬,而且母亲在《克莱默夫妇》上映前不久去世,都没能看到儿子登上奥斯卡领奖台。


本顿(左)与保罗·纽曼在《大智若愚》拍摄现场。

在此之后,本顿又参与了七部电影作品的创作,既有只任编剧的《绝命圣诞夜》,也有仅做导演的《胜者为王》《人性污点》和《爱的盛宴》,当然更有同时担任导演、编剧的《娜丁》、《大智若愚》和《杀出黎明》。这些影片类型各有不同,商业成绩和媒体口碑也参差不齐,其中相对突出的可能要数由保罗·纽曼主演的《大智若愚》,该片让本顿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不过输给了大热门《阿甘正传》。

“在我小时候,根本没人知道什么是诵读困难症。大家都管我这种情况叫作‘脑子慢’。想想看,从小就因为大家这么叫,你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脑子慢’的人,这种感觉是多可怕。”多年之后,这位以导演和编剧身份各获得一座奥斯卡小金人的诵读困难症患者回忆说,“所以,要感谢电影,我受到的那些教育都是由电影而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