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5月14日下午,政协第十三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围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高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协商议政。

会上,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会副主委薄涛介绍,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承包地流转率达到48%以上,土地流转规模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但仍存在农民流转意愿不强、土地流转效益不高、经营主体薄弱、专业人才短缺、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

薄涛建议,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激活土地流转内生动力。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推动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村级合作社,合作社在整体打包流转给农业企业或者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地租保底+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劳务服务,让村民成为赚租金、挣薪金、领股金的“三金农民”。

创新推动“规模流转+规模服务”,构建全链协同增效体系。鼓励农户将土地流转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或与合作社签订“代耕代种”协议,将全部或部分生产环节交给技术服务中心进行管理,让农户享受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益处,实现规模效益。

创新数字赋能路径,培育智慧农业人才矩阵。重点培育具有全域服务能力的数字化服务主体梯队,开发出符合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经理人,引入高校农业专家团队,签订“产学研用”合作协议。

创新产业融合机制,以“科技赋能+跨界融合”重塑产业生态。面向市场实施订单农业,配置种子培育实验室、育种基地,打通“育、繁、推”各个环节;建设标准化粮食仓库,完善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优粮优储、优粮优销;加强三产融合,整合文旅资源,发展观光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拓展“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等场景新模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