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这么说,我们盼了3年的工资就要拿到了?”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人民法院的调解室里,建筑工人老王一目十行地看完调解内容,语气变得欣喜,喜悦的情绪感染着一同前来的32名讨薪工友。

2021年6月,某建筑公司拖欠老王等人工资共计45万元,3年时间,工人们多次讨薪却只得到“再等等”的推诿。无奈之下,他们于2024年8月向无棣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帮助。

无棣法院联合县人社局、总工会启动“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调,从立案到签署调解协议用时15天,2024年9月工人们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辛苦钱”。

这是无棣法院优化“业环境”,化解劳资纠纷的一个缩影。

平安是基,心安是魂。近年来,无棣法院围绕“心安”城市建设,针对劳动者常遇到的未签劳动合同、被违法辞退、欠保欠薪等问题,健全完善机制、优化办案流程、延伸工作职能,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让广大劳动者不再伤“薪”忧“酬”。

深化府院联动,凝聚部门解纷合力

无棣县作为山东省的“北大门”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多家传统化工、装备制造企业经营困难,劳资纠纷多发。2022年以来,无棣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78件,同比增长153%。面对纠纷增长态势,如何应对?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系统化解劳动争议不能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无棣法院加强与人社、劳动仲裁等部门的协调联动,设立专门信息联络员,对集体性裁员、欠保欠薪、破产企业用工安置等涉民生事件,互通风险信息,靠前化解纠纷。2022年以来,成功化解欠薪、工伤等劳动纠纷125件,调撤率达40%。

在一起未支付病假工资案件中,工人马某某因查出肺癌晚期,未在规定期限内回到工作岗位被辞退,马某某距离退休不足一个月,能否享受退休待遇对于马某某及其家庭至关重要。获知这一情况后,无棣法院联合人社局、劳动仲裁等部门联合进行调解,最终企业为马某某补缴了社会保险,并为其保留工作岗位至办理退休手续。至此,马某某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一家人的生计有了着落。

无棣法院并未局限于“个案办理”,而是继续与当地行政部门做好沟通协调,积极推进“类案治理”。与人社局、仲裁委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常态会商座谈,实现信息共享、要案共商、纠纷共治。依托“裁审齐鲁通”平台,推出“确认+补缴”“确认+认定”模式,制度化解决欠保、工伤案件,一举破解了23名劳动者的社保断缴困局,以法治力量护航劳动者在滨州安居乐业。

做优诉讼服务,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

“劳动者维权最大的痛点就是时间长、成本高,对劳动争议案件,我们要善于做减法,去掉不必要的程序。”无棣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付新华指出,要在简化流程、智慧赋能上聚焦发力,最大限度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

为帮助劳动者高效维权,无棣法院加强繁简分流,简单案件采用要素式审理模式,引导劳动者在立案时勾选案件核心要素采集表明确争议焦点。对欠薪等事实明确案件,实行“快立快调”,2023年以来52件案件当庭履行。复杂案件注重加强庭审调查,强化仲裁证据的效力认定,避免重复举证质证,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

同时,无棣法院针对外地务工人员交通不便、维权成本较高问题,积极运用“互联网庭审”,务工人员在外地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电子签名等全部诉讼流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24年,通过线上平台化解劳动纠纷30件。

2024年7月,无棣法院在审理某劳务纠纷案时,通知贵州籍务工者李某来开庭,这可让李某犯了难。原来其已身在贵州,如果来现场开庭,通勤成本太高。承办法官在与其沟通时了解到其顾虑,主动建议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庭审。于是李某通过无棣法院的“云庭”在线上参加了庭审,庭审中,双方在法官主持下达成了调解,李某当天便签署协议并拿到工伤赔偿,实现了“低成本”维权。

确立裁判规则,促进规范合法用工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如何通过典型个案裁判促进规则之治?这是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面临的现实问题。无棣法院扎实办好具有普遍性、指导性、规则性意义的劳动争议案件,注重通过典型个案的公正审理明确裁判规则,进而促进行业规范治理。

在一起确定劳动关系的案件中,孙某某要求确认与某化工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主张二倍工资差额及经济补偿金。某化工公司以未与孙某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的废料车间内部承包给职工刘某、孙某某工资通过公司员工刘某代为发放为由,拒不承认与孙某某存在劳动关系。庭审一度陷入僵局。后无棣法院到人社局调取了刘某的社保缴费记录,结合其他证据,确认了某化工公司与刘某名为转包合同下的劳务关系,实为以内部承包关系转嫁用工风险的违法用工行为,最终确认某化工公司为实际用工主体,判决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在这一案件基础上,无棣法院对用人单位以内部承包、转包或者关联企业转移劳动关系的案件,确立了“事实用工认定”的裁判标准,破解了隐蔽性用工责任转嫁困局,倒逼企业停止“假承包真用工”违法用工模式,为劳动者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延伸审判职能,源头化解劳动争议

“我们县用工量大,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多,一份判决虽能主持一案公正,但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将劳动争议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实现源头治理。”这是无棣法院民庭庭长付金良的办案体会。

为达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无棣法院针对行业多发问题,向企业发出“行业风险提示清单”,督促20家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书面形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避免日后产生纷争。

无棣法院还积极走出去,开展“与法同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普法宣讲,到辖区内劳动争议案件多发的化工、物流、建筑公司进行授课,并通过官方账号发布劳动争议指引、法律适用文章,普及劳动合同签订、工伤赔偿、劳动争议解决等法律知识。

此外,还注重抓好“心安细胞”培育,在帮助劳动者维护权益的同时,也注重修复劳动者的心理创伤。在一起应届毕业生试用期被违法辞退的案件中,最让毕业生张某暖心的是,法官在调解时,不仅维护了她的合法权益,更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其疏导焦虑情绪,帮助她重拾了就业信心。

一系列源头治理的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辖区企业未缴社保、违法辞退、拒签劳动合同等违法用工行为明显减少,2024年新收建筑、化工、物流等行业劳动争议案件同比下降15%。

“现在劳资沟通更顺畅了,员工流失率降了三成,企业经营效益也更好了。”某制造企业HR坦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无棣法院将继续围绕“心安”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公正高效化解劳动争议,不断优化广大劳动者就业环境,促进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让广大劳动者“薪安”更“心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