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孟津区张羊村一带,埋葬着蜀汉后主刘禅以及北魏很多皇室成员。1925年,当地一户村民在劳作时,意外发现了一块石碑,此碑保存较为完好,碑上书法极为精妙,于是“刘禅墓挖出书法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


经过金石学家、书法家的考证以及对碑文内容的释读,发现这是一件北魏时期的墓志,墓主人是孝文帝元宏第五子、死后被追尊为武穆皇帝的元怀。这一发现其实也纠正了村民的误判,元怀墓与刘禅墓由于挨得太近,所以人们还以为是刘禅墓挖出了魏碑。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元怿墓志》出土时,人们也误认为它出土于“司马懿墓冢”。《元怀墓志》一经出土,便被碑学书家奉为“至宝”。于右任、沈尹默、谭延闿等人称它为“魏碑之冠”“最美魏碑”


此墓志全称《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墓志铭并序》,镌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以楷书写成,共16行,满行20字,总计约300字,字径大小约5厘米,此墓志书写时,魏碑楷书已然成熟,并从南方钟繇、王羲之等名家作品中汲取到了笔法,因此用笔精熟严谨,既有金石之气,又不失细腻灵巧,茂实刚劲,开唐人楷书之气象,堪为古代楷书的“天花板”。


罗振玉点评:“此志大书,端劲秀拔,魏宗室诸志中之极佳者。”《元怀墓志》由于始终长埋地下、出土较晚,因此碑面未经侵蚀,没有斑驳、漫漶、风化痕迹,字口清晰,石花颗粒感十足,再加之刻工精湛,笔画饱满秀劲而有立体感,结体宽博舒展又兼动势,布局疏朗得宜,实为学习楷书的优质范本。


《元怀墓志》用笔以方笔为主,却非一味刚硬,而是方中带圆,尽显刀刻与笔意的融合,起笔多露锋切入,收笔却稍作圆转,既显北碑的雄强骨力,又带晋楷的温润韵致。笔画粗细变化微妙,单字内形成刚柔相济的节奏。


结字平正宽博、险中求稳,字形多取正方或扁方,中宫收紧而外延舒展,撇捺开张如羽翼,形成稳定的对称感,重心下沉显庄重。通过笔势呼应达成动态平衡。《元怀墓志》体现了北魏中期楷书“脱隶入楷”的成熟风貌,上承汉隶的宽博结体,下启唐楷的规范法度,为唐代欧阳询、虞世南等书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此作是学习北魏楷书“去粗犷、存雅正”的最佳范本,胡小石、孙伯翔等皆从其中汲取方笔精髓,融入创作,值得我们认真临摹。


而今,我们将《元怀墓志》初拓本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供大家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