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4日讯 5月14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职工奋进力量的有关情况。
济宁市劳模工匠培育情况
近年来,济宁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锚定“走在前、勇争先”总定位、新要求,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奏响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济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五一前夕,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济宁市7名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全国劳动模范6名,分别是:司相芳、宋伟、王永宽、曹景芳(女)、孙传东、孙庆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孟庆站。另外,在山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表彰大会上,济宁市共有34个集体和个人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称号。
截至目前,济宁市共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含享受待遇人员)72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含享受待遇人员)738人;济宁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含享受待遇人员)3253人;齐鲁大工匠4人;齐鲁工匠26人;山东手造工匠3人;济宁大工匠3人;济宁工匠141人;济宁手造工匠4人,他们是济宁市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先进模范和杰出代表,在促进事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奏响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的时代强音。
济宁市总工会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切实发挥劳模工匠示范作用的有关情况
为全面落实全总、省总、市委大力弘扬“三个精神”的部署要求,济宁市总工会聚焦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力量建功立业、关心关爱劳模工匠等三个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心铸魂筑牢职工思想根基。围绕讲好济宁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活动,建设济宁工运史馆及劳模工匠展馆,开展“中国梦·劳动美” 宣讲、“劳模工匠进校园”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面向职工群众和学生开展宣传宣讲1500余场次,覆盖职工50余万人次,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每年五一前夕召开全市庆“五一”劳模工匠座谈会,举办先模人物事迹展、劳模工匠风采主题摄影展等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研究制定《关于构建济宁工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建立济宁工人“大思政课”专家名师库,力争打造具有济宁特色的“工”字号思政品牌。
二是凝聚劳模工匠力量,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聚焦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展市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408项、各级各类竞赛2500余项,参与职工50余万人次,在竞赛中发现培育一大批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大力引导广大职工争当劳模工匠、争做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完善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培育各级全员创新企业200余家、创新工作室900余个,发布市级职工优秀创新成果156项,取得各级创新成果6.4万项。深化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优化“1+14+N”三级服务队体系,建立“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双向匹配机制,开展活动270余场,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2300余人次,切实把劳模工匠的技能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创造的发展优势。
三是关心关爱劳模工匠,厚植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沃土。市总工会一直秉持着对劳模工匠群体“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发展上关注”的原则,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劳模服务体系。劳模工匠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会、人大、政协代表候选人,受邀参加重要庆典活动。建立工会主席与劳模工匠一对一帮扶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常态化落实疗休养、健康体检、困难帮扶、节假日走访慰问等制度,每年组织100名以上劳模参加市级以上疗休养活动,今年增设工匠专题疗休养活动;设立省级劳模专项补助资金,惠及225名省级劳模。深化“济宁工匠”雁阵培育工程,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工人实现由青到工、由农到工、由工到匠的转变,现已培育“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山东手造工匠”33名,“济宁工匠”141名,各级工匠人才1500余名,打造各级工匠学院18家;每年动态培育120名县级工匠、30名济宁工匠。深化市、县、企业三级工匠学院建设,年内打造20家市级工匠学院,搭建劳模和工匠人才传承精神、交流技艺、展示成果的平台舞台。
当前,济宁市正处于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工会干部职工、劳模工匠将聚焦“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发展目标,大力弘扬“三个精神”,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闪电新闻记者 杨晓旭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