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尹琳岑
本文刊发于5月14日中国经济时报
2025年“五一”假期,山西省文旅市场多项指标创新高,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2272.1万人次,同比增长22.40%,实现旅游总花费160.33亿元,同比增长27.61%。80个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68.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55%,累计门票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7.58%。
大同云冈石窟前,游客与千年石佛隔空对望;平遥古城内,古街巷里人流如潮;娘子关下,关隘故垒与水乡村落向来往的人诉说着千年家国情怀……这个“五一”假期,山西旅游市场百花齐放,消费活力与供给双释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超长待机 “晋”情宠客
为延续古建游的火热之势,“五一”假期,山西省文旅厅联动11市文旅部门启动“跟着悟空游山西(升级版)”,将打卡点延展至91个,同步推出线下通关文牒2.0版本和“晋享美好”线上打卡小程序,带给游客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全新体验。
晋城市30家景区门票全免,司徒小镇景区的情景演艺、非遗展示、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等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假日的畅玩体验。临汾市以“不止‘小西天’,临汾皆如此”为主题,推出黄河风情之旅、寻根溯源之旅、康养休闲之旅等主题线路,为游客呈现了一场文旅盛宴。运城市以“相约好运城·欢乐游河东”为主题,推出关公故里文化景区系列活动、岚山根系列活动、萌力觉醒计划系列活动等文旅活动,全方位展示运城的历史底蕴和自然魅力。
此外,众多景区为充分满足游客需求,开启“白+黑”宠客模式,拉长消费时段。
夜幕降临,大同市华严寺景区的大殿在灯光照射下金碧辉煌,许多游客仍在为景区内辽代木构建筑技艺赞叹不已。据悉,华严寺的闭馆时间首次从日常的18:00延长至22:00,并将开馆时间提前至早上7:00,这一调整精准破解了游客“赶时间”的痛点。来自深圳的游客张先生告诉记者,大同文物宝藏众多,值得打卡的景点比比皆是,华严寺延长开放时间,让行程更从容,游得更尽兴。
在太原市,傍晚时分,钟楼街、食品街、晋阳里、中正天街等多个特色街区依旧人头攒动。据统计,“五一”假期,钟楼街日均客流达到10万人次以上。丰富的夜间文旅产品赢得了外省游客的良好口碑,据太原市外游客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外省游客对夜间消费的满意度高达99.28%。
文化赋能 “晋”享诗与远方
“五一”假期,山西进一步以文化赋能,让游客在古城的青石砖雕间,在博物馆的珍贵遗迹里,畅享诗与远方。
在晋中市,偏爱“古城游”的游客站在晋中平遥古城的城墙边俯瞰古城全景,步入日昇昌票号、协同庆钱庄,晋商昔日的金融智慧仿佛仍在流动。据统计,“五一”假期,平遥古城(包括“一城两寺”,即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共接待30.82万人,同比增长16.55%。在祁县乔家大院内,非遗传承人展示着剪纸、面塑、皮影制作等传统技艺,游客在此不仅能欣赏到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手艺,还能亲自参与制作。
太原市博物馆、晋商博物馆、北齐壁画博物馆等一系列文博场馆,也成为文化爱好者们“打卡”的热门之选。“五一”假期,太原市文博场馆接待总量达92.85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7.52%;门票总收入1453.89万元,同比增长29.47%。其中,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及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接待量同比上升139.11%,双塔博物馆、北齐壁画博物馆分别实现39.4%和89.1%的客流增长,晋祠博物馆则以15.92万人次、781.58万元收入蝉联“双冠王”。
此外,景区创新业态同样表现亮眼。沉浸式演艺《如梦大同》打破传统观演模式,通过创新叙事以“双向奔赴”观演模式让游客对话北魏历史。洪洞大槐树景区室外行进式演艺《移民惜别》以AR技术复原明代移民路线,日均上演6场仍场场爆满。在运城市永乐宫,游客用手机扫码便可触发AR特效换脸,与壁画《朝元图》中的人物合影留念。
图片来源:山西省文旅厅、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