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到了今天,北京胡同大概存有千余条,它们或曾是旧时京华的CBD,迎八方来客,商铺饭馆和戏院云集;或曾被列强占据控制,成为了使馆林立的“特区”,或邻里之间皆名流大家,整条街巷人才济济,星光熠熠;而更多的胡同则承载了老北京的市井记忆,有着最亲切的人间烟火和生活意趣。
胡同,常有不期而遇的美好,每逢北京的好时节,不妨随意挑几条胡同走走停停,而初夏,不正好出门嘛。
#豆腐池胡同
——这里藏有文艺圣地:大庙
豆腐池胡同紧邻钟楼,窄巷子不足500米,其中紧傍中轴线的宏恩观有“龙尾之要”的说法,其履历可太有说头了。
宏恩观,先是由佛寺改成了道观,做过太监的“养老院”,办过小学和工厂,后来又成为大杂院、钟楼菜市场、酒吧“妙吧”和高级会所“床吧”,以及“杂家”展演场所,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还来这里出席过企业家交流活动——总之早在2010年,这里已经是北京最有趣的文艺圣地了,那时候还没有今天刷屏年轻人社交媒体的智珠寺(嵩祝寺)什么事呢。
如今,经过“清退保护”整修后的宏恩观基本恢复了庙宇时期的面貌,目前已经开设了中轴线主题邮局、餐厅、咖啡店、书店、展演区、非遗手工工坊……旨在打造游客、市民和社区共享的多功能综合空间,坐坐已是很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后殿精心布置了讲述宏恩观自身历史的常设展:《宏恩观:一座北京庙宇的故事》,非常值得来客在休憩拍照之余驻足,通过文字、影像和实物了解它的传奇故事。
最后,豆腐池胡同15号是不对外开放的杨昌济故居,不需要遗憾,可多走几步到相邻的赵府街,这里有为数不多的怀旧风国营赵府街副食店,里面“破旧”的招贴画和柜台,让你瞬间踏入上世纪70,80年代,还能散打香油、二八酱、芝麻酱和黄豆酱等),来来往往的也是老北京居多,可以买点二八酱回去蘸面包片吃!
#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
——每一步都踏在历史长河上
“水穿街巷”“枕水人家”这样的江南景象出现在胡同,是非常不常见的——所以,前门地区小桥流水的“三里河公园”人满为患也情有可原。
但是碧波荡漾、柳树依依、两岸花香的玉河(属于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流经的东不压桥胡同和北河胡同,幽雅静谧,好似村野水乡,秀美风光不遑多让,非常适合散步,只记得水泽之地要喷上防蚊水。
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修通了玉河河道,自明朝开始,玉河从什刹海前海东端出水口起,经万宁桥后,经过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东板桥胡同、北河沿胡同、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正义路,最终流入北京内城南护城河。不妨以万宁桥为始,沿着河道,走走停停,一直散步到北河胡同东口(大运河澄清下闸附近),这里离南锣鼓巷地铁站很近,全程大概1.1公里,非常适中了。
这一路在胡同中蜿蜒,小桥流水,水草丰盛,柳荫民居,四时风景各有不同,还留存有明清时代的堤岸、码头、排水道、镇水兽石雕、玉河庵等大运河人文遗产,值得特别推荐一番。
#北极阁三条
——千回百转,都是故事里的事
北极阁三条不到400米,也不是“网红”,但是值得走一趟儿的胡同。其中的71号是清代宁郡王府所在地。道光年间,宁郡王府曾遭火灾,为求神灵庇佑,在附近建造了“北极阁”,然而没多久,北极阁也遭焚毁。如今经修缮后,府邸大门、翼楼、正殿等建筑恢复了恢弘风貌,可惜只能在外面看看。
图源:北京东城
但从宁郡王府沿着胡同继续东行,过了文物保护单位——协和别墅群(外人也只能隔着围墙看),就能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名为“缘庆书苑”。房顶为绿琉璃剪边硬山顶,带吻兽,暗示了它的出身不凡——这里曾是宁郡王府的家庙“缘庆禅林”,也是近代人物陆宗舆的故居,现在是对外开放的社区文化空间。
迈入前厅,视线豁然开朗,这是一间面阔五间、雕梁画栋的古建。抬头,顶部布满了万字底岔角云纹,中间是“福禄祯祥”四字变形而成的纹样,正中是一个两层的木质斗八藻井,华丽精美,但还能看到西式壁炉、琉璃和廊柱。
#达智桥胡同
——浓缩的历史胶囊
明清两代,宣南地区多会馆,河南籍多处会馆以达智桥胡同里的嵩云草堂名气最大,它与隔街相望的杨椒山祠(松筠庵)同为维新派“公车上书”的起源地,如今嵩云草堂是大杂院,杨椒山祠暂不对外开放。
达智桥胡同不长,一下就走到了紧邻的金鱼胡同1号,这里是是清末著名法学专家、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人——沈家本的故居,现在已布置成为了展厅,介绍了沈家本的生平和成就,以及清末修律的基本情况等,反映了中国法制发展的历程。
紧邻达智桥胡同的歙县会馆适合来歇歇脚。清初,安徽歙县文人学士进京赴考者较多,歙县会馆成为文人试馆。清代重要金融学家、历任清三朝户部右侍郎的王茂荫在京为官期间一直寓居于此。现在,这里是门前车水马龙,门内闲适慵懒的“门有路咖啡”店,室内室外都有特色,让人选个座儿都左右为难。
歇够了,再走一点距离就到了天主教宣武门南堂,初时利玛窦在此建了一座小教堂,1650年汤若望将其扩建为北京城内第一大教堂,现为1904年重修。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巴洛克风格,高大的十字架镶嵌在教堂顶端。三个宏伟的砖雕拱门并列,精美的砖雕经得起细细观察。室内是穹顶设计,配有五彩玻璃花窗和西式吊灯,神圣而典雅。若赶上弥散时间,不妨也静下心体验一番神父的宣讲。
#护国寺街
——吃喝逛,停不下来
胡同的命名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以寺庙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等。本期最后,小编小推一下好吃好喝好逛的护国寺街,游客比熙熙攘攘的南锣鼓巷少得多,吃的也好很多,受篇幅所限,择其中一二分享。
护国寺俗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如今的护国寺只留存一座不对外开放的金刚殿,只能隔着围墙仰望古朴的屋顶,让人唏嘘。
护国寺街9号是梅兰芳纪念馆(原是清末庆亲王奕劻王府的一部分),1951年梅兰芳入住后,在此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十年。如今,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按梅兰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状陈列,其它空间以图文、实物和影像资料介绍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成就和社会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期间,梅兰芳纪念馆新开了“梅·coffee”咖啡馆,出品在线,其中“脂凝香”dirty口感顺滑醇厚,冷热相撞,层次丰富。此外,购买特调的话可免纪念馆的门票喔。
小小一个门脸的津韵斋玫瑰冰露开了快十年了,招牌杏仁茶里内容十足,充分搅拌均匀后,香气扑鼻,颜色和口感都十分讨喜;宝光熏肉鞋底火烧早已超过十年,店内整洁有序,火烧的外壳酥脆不油腻,熏肉软嫩入味不嫌咸,再搭配一份凉菜或小米粥、鸡蛋汤,整个人吃得舒舒坦坦!
气温渐升,老北京麻酱凉面又馋上了,1956年开张的新川面馆属凭借一碗看似简单,但咸、甜、麻、辣、酸俱全的消暑麻酱凉面,再配上酸辣萝卜条、甜辣白菜和烤肉串等,成就了无数人美好的夏日回忆。
来了护国寺大街,当然要进护国寺小吃店吃吃,但鉴于很多南方朋友吃不习惯,建议在这条街上的护国寺小吃文化体验馆试试“豌豆黄冰淇淋”或“豆汁儿冰淇淋”,味道不错喔。
文、图:刘洋
版:小维
封面及banner设计:佩琪
Aimi Wang 182 1073 1565
Gia Wang 138 1114 8523
帝都“牛马”找个周末就要去天津逛吃和躺平|在地
敬夏日,敬生活,不能少了这些城中新事丨一周推荐
北京新店速递,初夏逛街走起|新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