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5月12日至5月18日是第二十六次“上海助残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特殊群体精神文化生活。5月13日,由殷行街道服务办和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携手举办的“中福会文艺志愿者助残周社区行”主题活动在殷行街道阳光之家拉开序幕。


活动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为特殊群体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充满爱与艺术魅力的体验之旅。

肢体语言 打开心扉的独特对话



活动伊始,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专业演员们便与学员们围坐成一圈,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肢体语言课堂”。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身体动作传递情感,老师设计了趣味盎然的互动游戏——“我的名字会说话”。每位学员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诠释自己的姓名。


“我叫仇慧!”一位学员双手做出拍球状态,随后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另一位学员则跺着脚、挥动手臂,用充满活力的肢体语言喊出“我叫奔奔!”......现场笑声此起彼伏,原本有些拘谨的氛围迅速被轻松愉悦取代。

指导老师马小凯介绍道:“对于部分特殊群体而言,传统的言语交流可能存在障碍,但肢体语言是一种跨越语言隔阂的表达方式。他们虽然年龄不小了,但心智其实是比较年轻的,所以我们更像一种戏剧教育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怎么去学会运用自己的形体,还有最大程度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马小凯耐心地为学员们分解动作要领,从基础的站姿、手势到情感表达的肢体韵律,逐步引导大家放松身心,用身体“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学员在反复练习后,突然自信地走到人群中央,用连贯的手势和坚定的眼神完成了一次自我介绍,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戏曲台步 传承文化的艺术启蒙


在肢体语言训练的基础上,活动进入更具挑战性的戏曲艺术教学环节。专业老师向学员们讲解了戏曲台步的分类——正步、慢步、云步等,并亲自示范如何通过脚尖的着力点和身体的重心转移走出优雅的步伐。学员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认真模仿。

尽管动作略显生硬,但那份专注与投入令人动容。半小时的课程里,学员们逐渐掌握了基本要领,尽管配合稍显稚嫩,但那份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溢于言表。

爱的传递 从舞台到生活的温暖延续

活动结束后,许多学员仍意犹未尽地讨论着课上学到的新技能。“今天我学会了用身体说话,感觉自己也能当‘小老师’了!”学员小林兴奋地分享道。志愿者们则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此类活动打破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看到他们身上蕴藏的艺术潜能与生命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教育的实践,更是一次人文关怀的深刻践行。它用艺术的独特魅力搭建起人与人之间理解的桥梁,让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互助友爱的温暖在社区中蔓延生长。当我们放下偏见,用心倾听,就会发现,他们的世界里同样绽放着最绚烂的生命之花。

文字|王歆瑜

图片|王歆瑜

编辑|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