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一撕,
一张刚刚拍摄的照片
就能慢慢显出影像,
整个过程仪式感拉满。
这种复古的拍照方式,
就是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受关注,
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撕拉片"。
在昆明,条形码记者也找到了
几家经营撕拉片的相馆。
撕拉片又名“即显相片”,是一种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次性成像技术,因为在拍摄完成后需要进行一拉一撕的动作,因此被称为撕拉片。在昆明的这家新派相馆,撕拉片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消费者:“可能后面会拍吧,因为挺好看的,它整体拍出来的五官很立体,价格对于学生党来说不太能接受。”
撕拉片技术
当年,撕拉片技术主要由宝利来和富士主导,但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发展,在2008年和2016年,宝利来和富士分别停产了撕拉片。于是,市场上的存量撕拉片逐渐演变成了"用一张少一张"的绝版浪漫叙事,价格也水涨船高,再加上明星效应和社交媒体热捧,一张撕拉片的价格至少是停产前的20倍。
菲林小铺店长 黄潘婷:“在十年前,撕拉片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一张才6块钱,现在相纸一盒已经是2500元了,一盒就10张,它的闪炮也是一次性的,闪炮的成本差不多一颗也是要30元到50元,一颗只能闪4次,所以撕拉片的定价会比较高。”
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撕拉片相纸都已过期,容易出现显影失败、色彩不准等现象,但凭借着"唯一性"和"不确定性",撕拉片依然吸引着不少年轻人。
菲林小铺店长 黄潘婷:“可能看了就觉得挺有意义的,就会来拍来尝试一下,现在我们店里是328元和368元一张,一个月也就二十几个订单,因为价格比较贵。”
撕拉片平替
撕拉片价格贵,热度高,这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寻找平替,比如在这家相馆,就推出了199元两张的仿撕拉片拍摄。
凹相馆主理人 和昊:“我们的这个仿撕拉片的方式,就可以用一个更低的成本,更低的价格让市场上的大多数人所能接受,色彩应该说是非常接近。我们做了一个小的周边,它可以是粘在照片上面,就可以去有这种撕拉呈现的感觉。”
相馆主理人和昊介绍,仿撕拉片拍摄可以在光影、颗粒、对比度等方面进行后期处理,以迎合顾客需求,这项业务推出以来,也很受顾客欢迎,一天可以拍摄10单左右。
凹相馆主理人 和昊:“像传统的撕拉片,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它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可能眨眼了,或者是一个不太好看的表情、动作等等,我们用这种数码手段来仿制撕拉片,你就可以进行大量的拍摄,去挑选到你所喜欢的那种照片和感觉。”
其实,不仅是撕拉片、 CCD、大头贴等各类复古摄影器材和方式都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复古热潮,年轻人差异化个性化的审美追求也得到了满足。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咔嚓一声带来的,一定是难忘瞬间。
市民 :“我觉得不管是拍立得、CCD 包括现在富士撕拉片也好,都是大家对复古相机的一种怀旧,我们可以用这些相机去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有些价格会偏高,我觉得还是要理性消费比较好。”
记者:刘语嫣 邹延智
编辑:胡茜
责编:唐鹤嘉 王锐
主编:侯思名
终审: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