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乐

本文字数:3023字

建议阅读时间:9分钟



在全国城市竞逐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的浪潮中,杭州余杭大径山以“赛事-产业-文化”三位一体的系统思维,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2025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30年建成100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战略目标。随着4月9日《关于做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出台,各地政府竞相申报的盛况印证着:以户外运动为支点撬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命题。

为何各地对于这份荣誉如此趋之若鹜?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获得了该项国家级评选的认可,就意味着以户外运动为媒介,打通体育旅游、体育消费的路径就得到了最高级别的“品牌认证”,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能够直接兑现经济收益的奖励。而为此项目建设所需的相关土地、资金、政策和社会力量的引入等要素也可以从国家和省市层面得到积极且全方位的保障。

这是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拒绝的厚礼。

户外运动为何成为城市竞技场

因为户外运动“火”。大数据可以对这一判断给出直接的证明。

从社会关注度层面看:

户外运动所包括的自行车、山地越野,以及冬季的滑雪、滑冰等项目,近年来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图1可见,自2023年初起,在抖音平台上搜索“户外”词汇的用户开始有了明显提升,并自此高居不下。



图1 近5年在抖音平台用户搜索“户外”关键词的热度变迁。

作为细分领域的标杆,自行车运动表现更为抢眼。图2可见,自行车的火出圈是领先于大户外的平均水平的。在2022年初,自行车就开始在抖音平台有了显著增长,随后势头愈发强烈。5年间,自行车的抖音搜索分比上一个周期增长了14948%。



图2 近5年在抖音平台用户搜索“自行车”关键词的热度变迁。

与足球、篮球等男性化明显的体育项目不同,户外运动的人群画像更加平衡。依然以自行车为例,抖音平台上关注它的男女比例在6比4,同样的数字在足篮球方面则是7比3。更多的女性参与到骑行运动,其消费能力的释放是足篮球可望不可及的。



图3 近5年在抖音平台搜索“自行车”关键词的用户画像。

从C端消费者层面看:

关注度高,自然就带来了更高的参与可能性。消费者参与户外运动的方式非常直接,那就是发生购买行为。根据《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2023年天猫“双11”数据显示,自行车整车、骑行服饰、骑行装备“骑行三大件”销售涨幅均超过100%。其中,公路自行车增长300%、自行车码表及配件增长230%,骑行眼镜风镜增幅达210%,头盔增长180%,骑行裤增长170%。来自2025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自行车全行业总产量为9953.7万辆。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中高端运动自行车消费大幅度增长,自主品牌的中高档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0%。

消费者的另一种购买行为,发生在参与骑行赛事活动之中。据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统计,2023年,协会参与主办、承办或指导的自行车各级各类赛事138余场,包括34场在华国际赛事、41场计划内赛事、9场综合性运动会赛事、8场职业赛事、40余场群众赛事活动,比赛日累计达307天,赛事总量已超过2022年的3倍,形成贯穿全年的产业动能。

从B端企业层面看:

有强烈的需求,就会带动更多的供给。根据“企查查”的公开数据,目前在我国注册的带有“自行车”字样的企业,达到了602万家。如果这个数据对读者而言没有直观概念,那么以下这些数字一定会让你感受到自行车行业的井喷势头:1年内成立的“自行车”企业有164万家;成立1-3年的,则有260万家。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大户外的魅力。我国注册的带有“户外”字样的企业,近1269万家。其中,1年内成立的有286万家,成立1-3年的则有598万家。

这种企业注册量的几何级增长,是企业家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和人生选择做出的。当他们占据了全产业链的各个点位之上时,印证着市场对产业前景的集体预判。

余杭大径山的系统化实践

在全国城市竞逐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的浪潮中,杭州余杭大径山以“赛事-产业-文化”三位一体的系统思维,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以赛事流量激活服务能级:

中国是世界知名的自行车大国,但何时成为自行车运动强国?答案可能在未来数年揭晓。根据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数据,截止2024年全国的骑行爱好者大约有600万人,超1亿人经常性骑行。2023年,全国自行车年度骑行总里程超1100亿公里,相当于每个人都完成了8次10公里骑行。这种全民参与热情,正在重塑城市发展逻辑。

骑行爱好者不仅是在自己骑,更需要结伴骑,参赛骑。而这,就激发了全国各地举办自行车赛事活动的动力。余杭大径山精准捕捉到我国从“骑行大国”向“骑行强国”演进的历史机遇,已将政策蓝图转化为实操样本。

5月11日,余杭大径山举办了2025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揭幕战的比赛。当178公里赛道沿途的各街镇居民在家门口看到了代表中国公路自行车最高水平的各个洲际车队从眼前呼啸而过时,他们还看到了参与首届环径山公路自行车赛的业余骑行爱好者接续出发。他们不仅是为1500个业余赛参赛名额在一晚上就报名满额而自豪,更是为富含大径山地区历史人文特色的径山茶宴、糕点等被大家赞不绝口而开心。



当浙江最美农村路漕雅线(赛事起点),径山花海,四岭水库等本地最美的风景呈现在央视体育频道的直播镜头下,当解说嘉宾向全国观众介绍余杭大径山地区的美景、美食和历史故事时,以赛为媒,山水作柬的意义也就一览无余了——赛事成为了移动的文化展销平台。

当赛事活动形成举办传统,例如将揭幕战长期定位在大径山,这种意义在每一年的同一个时间段就会接连出现。形成惯例,就会让所有骑行爱好者记住余杭,记住大径山,跟这里“不见不散”,推动“大径山”从地理概念升级为文化IP。



图4 职业联赛骑手们穿行于余杭大径山。

以产业闭环构筑发展根基:

破解“赛事热后遇冷”的行业难题,余杭大径山给出的答案是构建“制造-服务-消费”的价值闭环。通过定向引入户外运动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形成二产夯实根基、三产提升体验的协同效应,打造具有自循环能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继续以自行车产业链为例,其价值矩阵涵盖三大层级:上游聚焦新材料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传感元件)、精密零部件制造;中游着力整车智能装配、智慧运维系统开发;下游延伸至赛事运营、运动康复、主题旅游、电商、线下专卖店、保险、营养补剂等衍生服务体系。这种全链条布局,使产业价值渗透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个环节。

仅围绕自行车的零部件市场为例。根据《2024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31%的骑行者会为自己在最近一年花费了10000元以上购车。但这个消费才刚刚开始,有近30%的人会花费1000-3000元置换头盔等人身装备;有合计近25%的人会花费5000元以上升级车架、轮组等零部件……而这些人之中,换车频率在1-3年的约33%。通过自行车赛事、会展,以及专题的招商引资,这些企业入驻大径山后,在税收、城市知名度等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闻名世界的杭州“六小龙”已经为之打了样。



图5 骑行爱好者最近一年在骑行各方面的花费。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骑行装备的消费者之中,接近80%的人认为参与骑行运动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而且他们也对旅游倍感兴趣——这又导向了大径山以赛事为媒吸引他们前来的服务行业。

2025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大径山站)暨环径山公路自行车赛的主题是“茶径骑缘,轮印千年”。在完赛后,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既是禅茶文化与现代运动的美学碰撞,更是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注脚。当径山茶道的千年文脉注入碳纤维车架的科技肌理,这片土地正以产业链为笔,书写着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的“余杭范式”。

(作者系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产业博士后,体坛传媒集团战略顾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