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十九峰是天然的画框,洱海万顷波是流动的镜面,当旅人停驻在这片山水间,民宿便成为打开大理最生动的扉页。在大理,民宿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栖身之所,而是一首写在风花雪月里的长诗,每个民宿主理人都是手握时光梭的织锦人,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生活美学,细细织进空间的经纬。大理民宿,成为了凝结建筑智慧、对话当代生活的立体诗篇。

大理融媒开设【“宿”说大理】专栏,带您循着风花雪月,探访那些生长在古城肌理、乡野脉络中的诗意栖居。从雕花木门后的百年老宅,到半山腰拥抱星河的现代玻璃屋,我们邀您一同推开大理民宿的门扉。今日推出第二期闲来无室:400㎡建筑 “实验” 解码 “栖饮” 新范式

在洱海生态廊道银桥镇富美邑段,一栋改良白族建筑静立云影之下。门头“闲来无室”四字透出慵懒气息,侧面的“寻咖啡”飘来阵阵醇香。这处由设计师主理的复合空间,将白族建筑基因、非遗手作与咖啡社交场景融合,让旅人枕着洱海清波入眠,在咖啡氤氲中读懂大理的惬意。


“洱海梦”的诗意呈现

“我觉得每个在大理开民宿的人都会有一个洱海梦,机缘巧合下我选择了这个位置。我先在这里开了咖啡店,后来开始做民宿的时候,想到大理方言里的“闲一下”,很符合我的心境和想传达的休闲感。刚好“闲来无室”跟之前的“寻咖啡”很搭,就用了这个名字。”闲来无室的主理人朱煜宁是江苏人,在一次出差中跟大理意外结缘,之后便选择到大理生活。本身就是学习建筑装饰的朱煜宁深知建筑与环境对顾客感官体验的重要性,她希望来到这里的客人可以寻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静和从容,因此,店内的装修和布置都是她一手打造。


“我自己是做设计的,还是蛮喜欢很传统的东西,我希望把客栈做得偏中式一些,但是过于传统又不太好卖,所以我们就做了新中式的改良。”走进闲来无室,木质结构与庭院中盛放的木绣球相映成趣,既古朴又雅致。朱煜宁以设计师的巧思,将白族民居的质朴与新中式风格的雅致巧妙结合,在400平方米的空间中完成了一场中式“改良实验”。


或框住洱海晨雾中的渔舟,或截取苍山雪线下的丁达尔光束,闲来无室的4间客房,以45-75平方米的的阔绰尺度,让每扇窗都成为苍洱四季的取景框。“灵泽”“翠微”等客房以观景泡池、私汤庭院为特色,搭配全景窗,将自然光线与海景引入室内,营造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疗愈氛围。


“我偶然间发现一本叫《大理外传》的书,这是一个英国人写的,书里有很多图画,看起来轻松有趣。当时我发现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很喜欢看这本书,所以之后就采购了很多。”在闲来无室,每间客房备有《大理外传》——英国作家笔下幽默的大理风物志,这是朱煜宁为客人准备的“文化彩蛋”,住客若爱不释手,可免费获赠。


“民宿+”的多重体验

“寻咖啡”是民宿的社交区,也是朱煜宁的在地文化“实验场”。除了美式、拿铁等传统口味之外,店里时不时还会根据客人的口味推出一些新品特调。“乱把白云揉碎”“时有微凉不是风”等诗意特调,将本土风味与文学意象结合,充满诗意的名字让不少到店客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咖啡空间的设计强调沉浸感,明窗框景洱海,木质长桌与书架陈列精选读物,客人可手捧咖啡静读,或与友人观影闲聊。这种“咖啡+阅读+社交”的模式,延续了大理的文化脉络,也定义着旅居生活的精神内核。




“我一些朋友会做一些手工艺品,他们会拿一些产品在我们这寄卖,这些手工艺品很有云南特色,有瓦猫、扎染布包,还有建水陶器。一个小小的区域,大家可以在那驻足20分钟。”咖啡区角落的“好物区”更像一场云南手作的微型展览:建水陶器泛着粗粝的泥土光泽,瓦猫摆件保留着匠人指痕的温度,扎染布包晕染出苍山洱海的蓝白诗篇。


“我很喜欢瓦猫,所以我们所有斜屋顶上面都安排了一只瓦猫,每一个都不一样。大理的云很漂亮,我们就把云朵元素用在公共区域,美观的同时方便大家拍照。”在闲来无室,屋顶瓦猫群是民宿的“精神图腾”,公共区域增加云朵元素,全景玻璃窗前,旅人随手一拍便是云海交接的“大片”。


主理人的“木桶哲学”

“我经常会跟朋友讨论关于民宿客栈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这就好像木桶效应,如果民宿有短板,那么所有的优点都会不成立,就像如果卫生有问题,那么你装修得再漂亮,咖啡再好喝可能也会很拉垮。所以民宿这个行业有意思的点就在于,必须很多方面均衡。”在朱煜宁看来,没有短板的民宿,才是舒适生活的容器。因此,从客房床品选配到咖啡豆烘焙,每个细节都被认真考量。




北京游客 曲先生

很美很舒适,这是我到这的第一感受。我们刚刚下榻的时候,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透过那扇大大的窗望着外面,我就想这次来我们可以哪里都不去,就坐在这里,每天对着海出神就很舒服。店里环境非常好,让人不出房门就能观景的设计也非常棒,这个民宿非常值得推荐。



“我接触了很多的客人,有一部分客人可能是带着考察性质的,他其实是想来大理生活的。住了一两晚之后,了解到客人需求,我就会在村里面帮忙找一些房子,根据客人需求帮他们匹配寻找房东,我自己很乐意做这个事。”在长久的相处中,闲来无室与本地村民也形成“资源共生圈”:当客人萌生定居念头时,主理人化身中介忙前忙后,这种“从住到留”的深度连接,让闲来无室成为了外地人旅居大理的“入口”。员工从咖啡零基础成长为专业手冲师的故事,也印证着主理人“在地化培育”的理念。




闲来无室员工 黑云秀

我是本地人,以前有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来到这上班后,我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咖啡来学习,老板亲自教我,从理论到实操一直耐心教到现在,现在我能保证自己独立出品一些手冲不出错。对我来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很方便,还能学习一技之长,还是很开心的。



远处波光点点,近处咖啡香袅袅,瓦猫在屋顶凝视流云……阵阵海风中,闲来无室的新与旧达成奇妙交融。这或许就是主理人构建的“新大理生活范式”:在传统与现代的缝隙中,找到安放身心的诗意栖居所。

记者:唐恋 杨文艳

编辑:向红玉

值周:胡亚玲 杨丹妮

主编:李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