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民晚报 周馨

上海人从小吃到大的心头好是什么?

生煎馒头肯定榜上有名!



侬晓得伐

上海生煎其实还有两大门派嘞,

分别是清水派和浑水派,

各自都有拥趸哦!


上个礼拜六,

沪上知名主持人秦畅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笑一

(著名的央视诗词大会出题专家)

走街串巷,一道直播,

吃遍上海滩

四家高人气、老字号生煎。




清水派和浑水派

到底味道有啥不一样?

哪家味道嘉宾更喜欢、网友更买账?

跟牢小侬一道来看看~


第一站:大壶春生煎


吃生煎嘛,

四川中路上的大壶春总归是绕不开的。

秦畅老师和方教授

第一站就来到了这家老字号总店。


大壶春生煎是“清水派”代表,

清水派也被上海人认为是

地道而传统的上海生煎,

这也是老上海人心中最地道的滋味。




大壶春的清水派生煎,

皮用的是发面,收口朝上,皮略厚,

肉馅是不放猪皮冻的,

因此汤汁比较少,

没有浑水派爆浆的口感,

虽没有鲜美浓郁的汤汁,

但吃起来不油腻,口感特别清爽。




因为使用的是发酵面团,

更加突出蓬松外皮的面粉香气,

贴近锅底的一面煎的焦黄酥脆,

吃一口回味无穷,越嚼越香,美味非凡,

一直被广大吃货奉为正统。




不过也有人吐槽过“清水生煎”,

说这几乎像是吃馒头了。

事实上这吐槽十分有道理,

因为上海人叫生煎的全称就是:

生煎馒头!


第二站:丰裕生煎

尝过了清水派,再来看看浑水派。

秦畅老师两人来到了

仅仅几步之遥的丰裕生煎

配一碗油豆腐粉丝汤,

色色意意吃一顿。




如果说大壶春是

生煎馒头界宗师级别的存在,

那么丰裕算得上

弄堂里的“隐世高手”——

国营老味道守望者。




丰裕生煎是“浑水生煎”的代表之一,

也被称为老式生煎,苏北做法,

使用半发面,

以鲜猪肉加肉皮冻为主,

特色为皮薄、底脆、汁浓、肉紧,

开口朝下,方便啜汤。




浑水派生煎最大的一个特点

就是汤汁丰盈,

由于生煎皮用半发面,

而且收口朝下,

所以浑水生煎的皮很薄,

吃起来讲究满满的都是肉馅汤汁。






第三站:老正和生煎


四川南路上拥有近百年历史的

老正和

也是老上海人必吃的生煎馒头。




1933年启市至今,

历经战火与城市变迁,

始终扎根老城厢,

以“价廉物美”的弄堂小吃闻名。

老正和生煎与大壶春同出一脉,

师承上海生煎鼻祖“萝春阁”,

全发酵工艺传承自民国时期的市井味道。



虽属清水派,

但通过“慢煨肉馅”工艺

析出微量肉汁,

咬破时既有湿润感,

又避免浑水派“烫嘴”风险。

临街窗口直面煎锅,

路人可见师傅

“三翻三转”的煎制手法,

油花飞溅间,

香气弥漫整条街巷。




第四站:小杨生煎

日均80万只的销量、

260+门店的规模,

小杨生煎也是上海滩生煎榜上

不容忽视的存在。




第四站两位老师坐在草坪上,

背靠“三件套”,

品尝起了小杨生煎。




小杨生煎的卖点在于

“生煎皮厚度仅0.3cm,

包裹20g肉馅+15ml皮冻汤汁,

咬开瞬间汤汁喷射,

形成‘视觉+味觉’双重冲击。”



但不少老饕也有质疑:“工业化生产失了灵魂,如面皮采用机器压制,褶子数低于传统标准,外形呆板,汤汁量过多,稀释肉香,且皮冻添加量波动导致口感不稳定。”等等。



上海的街头巷尾弄堂角落,

生煎铺子多得嘞,

就像星星撒满夜空

(馒头上撒满芝麻)


“馋痨胚”们也是各有心头爱



直播间里,就有网友倾情推荐

浙江中路上的蔡舒记、

重庆北路的东泰祥、

望云路生煎等。

对了,考考侬,

上海人吃生煎到底该配啥汤水?

咖喱牛肉汤

油豆腐线粉汤?

主持人喝的竟然是咖啡


屏幕前爱吃、懂吃的你,

支持清水派还是浑水派呀?

你心里私藏的上海滩生煎NO.1

是哪一家呀?

快来给小侬种个草。


【侬好上海·小鹿综合编辑】

侬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综合编辑,转载请注明。

图片来源网络,部分素材来源:@上海黄浦,@秦畅City 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