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晚在线报道,俄罗斯5月9日举行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印度总理莫迪缺席,中方则高调出席,背后深意值得探究。
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意义重大,是展现国家实力与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也是强化外交关系的平台。普京亲自向各国领导人发出邀请,足见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在国际局势复杂的当下,众多国家的态度备受瞩目。印度总理莫迪起初回应计划赴俄,可临近时却决定缺席,代表规格一降再降,从总理变为副防长萨吉夫・塞思出席。这一转变引发诸多猜测。
从印度自身局势看,印巴局势紧张是莫迪缺席的原因之一。4月下旬,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袭事件,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双方在边境大规模增兵。印度媒体披露,当月印度已向边境增派30万兵力,并启动代号“铁鹰”的核威慑演练。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莫迪需坐镇国内应对危机,避免因外交活动遭受国内舆论批评。
莫迪(资料图)
美印关系的升温也对莫迪的决策产生影响。莫迪缺席俄罗斯阅兵的同一天,美印签署“网络安全联合应对机制”谅解备忘录,美国务院特使访问新德里,并强调“美印是印太关键轴心”。近年来,美国不断拉拢印度,试图构建遏制其他大国的战略布局。印度在美俄之间寻求平衡,此次缺席俄罗斯阅兵,或是为向美国示好,避免过度倾向俄罗斯而引起美国不满。
相比印度的摇摆,中方对俄罗斯阅兵的态度坚定且明确。中国是最早确认高级别出席的国家之一,随行还包括能源、外交、军工等多部门代表,高层谈判更是延长至第四天,地点从克里姆林宫转至沃罗涅日指挥中心。这一系列安排彰显出中方对中俄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俄罗斯的坚定支持。
普京在多个场合释放出对中俄关系的高度认可信号。在接受采访时,普京强调中俄关系是深层次的、战略性的,两国利益高度契合。在一部纪录片中,普京也表达了未来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为世界稳定打造基础的意愿。在红场阅兵讲话中,普京特别提到中国,称“我们高度评价盟军将士、抗战参与者和英勇的中国人民为共同事业作出的贡献”。将中国与美、英、法等传统西方盟国并列,并单独强调“英勇”二字,在俄罗斯国庆级别的重大纪念日,这一罕见举动意义非凡,不仅是对历史上中国抗战贡献的肯定,更是对当下中俄紧密关系的明确背书。
普京(资料图)
普京此举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俄罗斯面临着来自西方的诸多压力。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在军事、经济、外交等多方面进行围堵。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与俄罗斯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多极化等诸多方面有着共同诉求。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有助于俄罗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增强自身影响力,提升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
同时,中俄在经贸、能源、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在经贸方面,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能源领域,俄罗斯为中国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双方在能源开发、运输等方面合作深入;科技领域,双方在航天、核能等高科技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与项目合作;军事领域,中俄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提升了两国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也向外界展示了两国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决心。
特朗普(资料图)
反观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阅兵的态度耐人寻味。白宫官网仅表示“暂无外交行程更新”,发言人面对外界追问,只强调“总统关注国内经济议题”。实际上,特朗普团队内部曾讨论由国务卿鲁比奥短暂过境莫斯科“非正式交流”,但遭到国务院坚决否认。此前特朗普急于拉拢俄罗斯对抗中国,可此次面对俄罗斯阅兵,却选择冷处理。这背后或是美国内部对俄罗斯政策存在分歧,也或是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俄罗斯施压,以达到其在其他方面的战略目的。
莫迪的缺席与普京对中方的明确信号,反映出当前国际格局下各国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中俄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正不断深化发展,为世界和平与稳定注入强大正能量。而印度在美俄之间的摇摆,虽试图寻求利益最大化,却也面临着平衡外交的诸多挑战。未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持续演变,各国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