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女性,你会想要生下自己的母亲吗?这是个多么荒谬的问题!而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宇佐见铃撰写的《我想生下妈妈》,便是以“逆向生育”的荒诞设定为外壳,深入探讨了东亚家庭中母女关系的共生与撕裂。
小说讲述了19岁少女小兔与深陷不幸的母亲卡卡之间的复杂情感。母亲从小被原生家庭忽视,成年后又遭遇丈夫出轨、家暴,最终精神崩溃,终日酗酒。小兔目睹母亲的痛苦,既深爱着她,又对她的自暴自弃感到愤怒与无力。最终,她萌生了“我想生下妈妈”的念头,希望以这种方式让母亲重获新生。
《我想生下妈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亲情颂歌,而是一部充满疼痛感的成长故事。宇佐见铃以近乎残酷的笔触,刻画了母女之间既相依为命又互相折磨的关系。小兔对母亲的爱,既包含孩童般的依恋,又掺杂着对“母亲”这一神圣形象的幻灭感。她渴望拯救母亲,却又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母亲不幸的源头——“卡卡精神失常的根源是她最初生育的女儿,小兔”。
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小说中不断发酵,最终催生出“生下母亲”这一极具象征性的愿望。小兔并非真的想成为生理意义上的母亲,而是试图通过这一极端幻想,重新掌控母女关系的叙事权。她希望抹去母亲的创伤历史,让她以“纯净婴儿”的姿态重生。
最近,位于上海书城五楼的馨巢书屋,邀请书友们共读这本刻画母女间复杂情感的震撼之作,进行了一场关于爱、救赎与身份重塑的灵魂对话。
“《我想生下妈妈》是女儿对母亲最真情的告白,也是作者对生育、对母女关系新的思考和重构。每一个妈妈都是第一次当妈妈,每一个女儿都是第一次当女儿……正因如此,每个女性都值得被重新养育而获得幸福。”
——上海馨巢(女性)书屋创办人 王霞
“在亲密关系中,母女关系最为复杂。同为女性,被社会和传统的偏见对待;而作为母亲和女儿,被原生家庭影响的母亲,对女儿的人格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代际创伤频繁在母亲和女儿之间流动,‘我不想成为我妈那样的人’在一代又一代女性中传递。就如书中外婆、小兔的妈妈、小兔,妈妈因为长期被外婆忽视和不喜爱,造成了妈妈对小兔的回避与情感抵触。当妈妈患病后,小兔在复杂的情感交织下,有了想重新生下妈妈的渴望。每个被妈妈所伤害的女儿,都需要度过艰难的过程,才能完成和解。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学会分离、用自己照亮自己,才能在内心建立起‘安全基地’。”
——嘉宾 杨瑶
“我想不想生下妈妈?从另一个视角去看母亲,我看到了她的坚韧,也看到了她的辛酸。看到了她的不自由,也看到了她的无奈。这次震撼的思考,让我更柔软地看清母亲、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读者 汪小平
“活动中,大家围坐一起分享阅读感悟。有人谈及自己母亲在生活中默默付出的细节,那些不起眼却满是爱意的瞬间,引得众人眼眶泛红;还有人剖析书中母女关系,探讨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与母亲的相处。曾经,我也会因母亲的唠叨而厌烦,却忽略了每一句唠叨背后都是她深深的牵挂。就像书中的小兔渴望拯救母亲,我也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回馈母亲的爱。母爱是世间最无私的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又在成长路上一路陪伴。今后,我会更珍惜和母亲相处的时光,多些耐心倾听她的心声,用实际行动去表达对她的感恩。”
——读者 王洁迪
“从‘是否希望成为妈妈’作为起点讨论,跟不同代际的姐妹们分享在母女关系里的体验和成长,期间有人数度落泪,感受到情绪的流动和深深的共情。也很感动于大家对完全不同于自己的人生经历的理解,女性互相看见总能带给人力量。”
——读者 Lily
《我想生下妈妈》不是一部让人轻松的作品,但它无疑是一部值得深思的文学杰作。宇佐见铃以二十岁的锐气,写下了这部关于爱与救赎的残酷童话,让读者在疼痛中重新审视母女关系的本质。
在生育率持续走低、家庭结构多元化的当下,《我想生下妈妈》提供了一面照见亲子关系暗面的镜子。它或许不会给出答案,但一定会让你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爱一个不完美的母亲?又该如何在血缘的枷锁中寻找自我?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孙冲
图片 / 上海馨巢(女性)书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