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全国各地温暖、湿润,非常适合进行体育测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体育中考都安排在四五月份。对于体育考试来说,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灵活性和速度,以及技能熟练程度,都会显著影响考试时的表现。

体育考试跟文化课考试一样,也有考生因临场发挥不佳,导致成绩不理想。那么,考生如何放手一搏,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呢?

临场发挥优化策略

1

压力管理及情绪疏导

临场紧张时,考生可采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调节副交感神经,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家长和老师可帮助考生建立“过程导向”思维,即完成标准动作比追求完美表现更重要。

2

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

建议考生在考试前一天晚上8时前吃完晚餐,七分饱即可;9时30分开始睡前准备,可以热水泡脚10分钟;10时前入睡,保证7~9小时睡眠。考试当天早上7时30分~8时起床,自然醒最佳;8时30分前吃完早餐。

饮食上,考生在考前要减少或者避免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大鱼大肉、高油脂食物,这些食物消化较慢,会增加胃肠负担。白粥、馒头等精制碳水化合物更适合在比赛前食用。考生不要在考前吃平时没有吃过的食物,避免身体不适应,同时注意饮食卫生。考前24小时,考生吃七分饱,也可以随身携带巧克力或小点心之类的零食补充能量。

3

做好考前拉伸及热身

考前60分钟,考生可以进行热身运动,重点做下肢动态拉伸,如高抬腿踏步、行进间弓步转体、侧弓步摸地、动态踢臀等动作。

考生也可以根据具体项目进行专项热身,如跑步项目可以进行高抬腿、后踢跑和加速跑;投掷项目可以做弹力带绕肩和药球抛接。


老师家长温馨助考

体育中考是学生们的主场,也牵动着老师和家长的心。家长要确保孩子饮食均衡,也可帮孩子准备一套备用运动服。在考前一周,家长要跟孩子商量,一起制定训练和作息时间表。如果孩子过度焦虑,家长要帮助孩子缓解,可以通过鼓励性语言增强孩子的信心。

体育老师在考前一周可以调整训练量,把技能类项目的训练强度控制在50%,体能类项目的训练量降至30%,但强度要保持在90%。同时,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针对个别焦虑情绪严重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可以召开班会,传授缓解紧张的方法,如有必要,可进行一对一疏导,帮助学生保持好心态。

进入测试场地后,体育老师可带领学生充分热身,重点激活考试项目相关肌群,提醒学生注意规则细节。考试中观察学生的状态,通过简短提示,如“控制呼吸”“稳住节奏”,帮助学生调整。

老师要确保学生携带合适的装备,如防滑跳绳、轻便跑鞋等,备齐饮用水和应急药品;考试期间与家长保持沟通,协调接送和饮食安排,避免学生因交通或饮食问题影响考试发挥。


合理安排轻松应考

学生在考前三天要固定作息时间,按考试当日计划早起,避免熬夜或赖床打乱生物钟。午睡控制在30分钟内,防止影响夜间深度睡眠质量。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蓝光刺激,可通过热水泡脚、冥想或听轻音乐等方式,降低焦虑激素(皮质醇)水平,促进褪黑素分泌,确保高效睡眠,帮助恢复体能。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考前出现焦虑情绪是正常现象。考试期间适当焦虑,有助于考出好成绩。但过度焦虑,就可能影响正常发挥。

学生考前饮食需严格避免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胃肠不适或突发腹泻。以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为主食,搭配易消化的蛋白质,如鸡蛋、清蒸鱼肉等,确保血糖平稳、能量足够。

考生饮水应分次进行,考前2小时摄入300~500毫升,考前30分钟停止大量饮水,以避免跑步时出现腹痛或岔气。

学生考前2小时不宜洗热水澡,洗热水澡会导致肌肉、神经过度放松,难以发挥出原有水平。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首都体育学院 张康 杨子腾

策划:余运西 张灿灿

编辑:栾兆琳 范洪岩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27O5NVM】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