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0日,第六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终评会暨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推进会在中国水稻研究所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组、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吸引了全国23个省(市、区)的114个优质稻品种参与角逐。经过30位权威专家的严格品鉴,通化市选育的“通系953”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全国好味稻”称号。这是2025年吉林省参评的唯一获此殊荣的水稻品种,标志着通化农科院在水稻优质化育种领域再攀高峰。


“通系953”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该水稻品种属吉林省中晚熟,其生育期143天。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达8422.1公斤,比对照品种“秋田小町”增产6.7%,稳产性突出。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卓越的食味品质。经检测,“通系953”整精米率73.2%、长宽比1.8、垩白度2.2%、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7mm、直链淀粉含量16.6%,食味值85.0分,米质符合优质二等食用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其米饭口感松软香甜,深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

“通系953”的获奖是通化市农科院多年科研攻关的缩影。近年来,通化市农科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持续推动水稻育种攻关,助力百姓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迈进。2024年,全院在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通过审定农作物品种18个,包括省审水稻品种12个。此前,“通系933”“通系945”“通系943”“通禾861”等品种已多次斩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而“通禾8501”“通育271”也在吉林省高产品种竞赛中以亩产超750公斤的成绩摘得二等奖,为吉林省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成果转化方面,通化市农科院深化科企合作,与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青岛清原农冠种业等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通过“南北学院”资源组配平台,实现优势种质资源交流,推动育种效率大幅提升。

人才与创新双轮驱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通化市农科院坚持“科研行政一体化”制度,打破学科界限,选拔优秀科研人员担任行政职务,并推出“首席专家”制度,由4名学科带头人引领攻关方向。2024年,研究院与外科研单位互派科研人员挂职,为科研注入新动能。同时,通过举办学术交流、田间比武等活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全年发表科技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1篇。


在服务“三农”方面,通化市农科院依托国家水稻、玉米产业体系试验站,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技术。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农技科普内容,累计浏览量超90万次;培训高素质农民7000多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助力。

记者:施涛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刘佳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