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路灯问题久拖不决,通过彻查群众身边官僚主义,庸官撸掉了,路灯点亮了。”近日记者在四川德阳入户采访居民拍手称快。2024年4月由德阳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工作专班,向“点不亮的路灯”等问题开刀,履职不力的孝感街道时任党工委书记被免职,心无群众的时任住建局局长徐昌明移交司法机关,被判刑7年。

(5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因“点不亮的路灯”而引发的官员问责风暴,看似是解决一盏路灯的“小事”,实则撕开了官僚主义的遮羞布。从居民骑车摔跤的无奈,到街道、部门长期推诿扯皮的敷衍,再到官员因履职不力被免职、违法违纪者被法办,这场整治行动不仅照亮了黑暗的街道,更以雷霆之势点亮了干部和百姓的心灯。

“点不亮的路灯”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灯下黑”乱象。一条市政道路的路灯,从2021年居民收房起就成了“老大难”,面对群众反复投诉,街道消极应对、部门以“不具备条件”搪塞,将本该民生工程变成了“悬空承诺”。这种漠视群众诉求、把“在争取”当成万能回复的行为,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当干部对百姓的“急难愁盼”选择性失明,不仅寒了民心,更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而涉事官员从“不作为”滑向违法违纪的深渊,更警示着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往往互为表里,必须一体整治。

对“点不亮的路灯”动真碰硬,彰显刀刃向内的决心。德阳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专班,将路灯问题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突破口,直指问题根源、深挖背后责任。无论是时任街道党工委书记因履职不力被免职,还是原住建局局长因违法违纪被判刑,都释放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失职失责必追究”的强烈信号。这种以个案为切口、以问责促整改的方式,既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形成了“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效应,倒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这场整治行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让路灯亮起来,更在于让干部心中的“为民之灯”亮起来。当“不作为”的干部被摘帽,“混日子”的空间被压缩,广大干部才会深刻认识到,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从“被动回应”到“主动作为”,从“敷衍了事”到“真抓实干”,唯有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才能避免类似“灯下黑”问题重演。同时,这也启示各地要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畅通民意反馈渠道,让群众身边的官僚主义、腐败问题无处藏身。

路灯虽小,却映照出治理的温度;问责虽严,却传递着为民的初心。只要以“零容忍”态度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亮剑,就能让干部心中的责任意识“长明”,让百姓脚下的幸福之路“常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