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 赵苑旨)“嘀嘀!”5月12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手术室内,科室主任李锐进行肠镜检查退镜操作时发现,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突然出现反复闪烁提醒,李锐放慢速度退回后查看,果然是结肠早癌。

“这是本月发现的第三例结肠早癌,此外,在当天上午8位病人的检查中,还有6位发现了结肠腺瘤。”5月13日,李锐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腺瘤检出率的提升与人工智能助力密切相关。与常规肠镜检查相比,AI辅助增加了腺瘤的检出率,降低了漏诊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锐为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受访者供图

什么是腺瘤?在结肠癌中意味着什么?李锐介绍,在发展为结直肠癌的过程中,腺瘤性息肉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也是结直肠癌早期治疗的最有效时期。然而在传统肠镜检查中,这种腺瘤却并不是每一次都能被发现,一些患者做检查时一切正常,没过多久却发现了肠癌,这是因为肠镜有一定的漏诊率。

“肠镜检查的质量控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有分析显示,26%的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中存在漏诊,息肉大小、形状、位置以及医师疲劳相关的注意力分散是导致漏诊的重要因素①,由此也可能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期。”李锐表示,在AI辅助下,腺瘤漏诊率降低了将近一半,医生能在近端和远端结肠中检测到更多、更小、更扁平的腺瘤,有助于及早筛查和预防肠癌。

李锐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结肠病变的影像图,“这张图片在内镜医生眼中是难得的美图,十几年前我在日本学习时经常能看到,很是羡慕,现在我们发现这样早期病例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李锐提醒,除了技术与设备的贡献,这主要得益于无症状风险人群主动接受胃肠镜检查的人日益增加。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死亡和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李锐说,在AI辅助的加持下,肠镜检查从准确率、规范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民众也要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定期进行胃肠镜筛查。

参考文献:①张娴,王庆国,程云章,等.人工智能在结直肠癌内镜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4,23(4):622-62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