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今日刊发评论文章,称赞电视剧《绝密较量》跳脱了传统谍战剧的“斗智烧脑”套路,以职场剧的写实笔触、生活剧的情感逻辑重塑类型气质。剧中杨光与黎剑不仅是国安战士,更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杨光因行动失败屡受重创,愈挫愈勇,黎剑在行动中负伤仍幽默果敢。这种对“凡人英雄”的塑造,让国安人员的信仰坚守更具感染力。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两位身份特殊的英雄虽未公开面容,但胸前的五星红旗昭示着他们作为国家安全战线守护者的使命。刘江执导的当代国安反间谍剧《绝密较量》正是这样一部致敬国安英雄,将国家安全具象化的标杆力作。

《绝密较量》是由中央电视台、爱奇艺出品,北京完美世界影视、北京广电影视、重庆完美世界影视、完美蓬瑞影视联合出品,奇爱工作室项目,国家安全部国安影视中心联合摄制,刘江执导,张杨任编剧,张鲁一、高圆圆、曹炳琨、王晓晨、成泰燊、石兆琪领衔主演,林永健特别出演的当代国安反间谍剧。该剧4月28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爱奇艺全网独播。该剧以核能技术安全为切口,展现了新时代国安战士与境外势力的绝密较量。作为刘江继《黎明之前》《誓言今生》后的又一谍战力作,《绝密较量》不仅在艺术表达上突破传统模式,更以硬核科技元素、复杂人性刻画和悬疑叙事实现了谍战剧的类型升级,同时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强情节故事,引发观众对国家安全的切身思考。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绝密较量》开播后收视率持续攀升:1-2集收视率达3.248%,3-4集升至3.277%,5-6集更高达3.628%,稳居黄金时段榜首,足见观众对这部剧的认可和喜爱。



该剧是作品和最佳导演奖项实现“大满贯”的最年轻得主——刘江的谍战新作。刘江导演是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导演委员会副会长,多年深耕现实主义创作,作品风格鲜明,艺术水准极高,广受赞誉。从《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岁月》到《老酒馆》《光荣与梦想》《归去来》,他精准捕捉时代脉搏,深掘人性内核,展现出多维创作力,作品屡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等国家级大奖。新作《绝密较量》以“科技谍战”重构国安叙事,开拓创作边界,践行其“不重复自我,更不重复他人,用故事照见时代”的创作信条。刘江导演这种不断突破的艺术追求,促使《绝密较量》创新裂变,实现谍战剧迭代升级。

艺术表达:科技博弈与人性张力的双重书写

传统谍战剧多依托潜伏暗战、密码破译制造冲突,而《绝密较量》将战场移至当下,以科技手段与心理博弈为核心,构建了一场“无硝烟”的立体攻防战。剧中,国安战士杨光、黎剑、田子薇的破局之法,建立在对大数据追踪、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现代科技的综合运用上。比如境外间谍通过假身份证租车、银行洗钱等手段渗透,国安人员则以声纹比对锁定嫌疑人、天网无缝追踪账号、用钢笔摄像头收集证据,展现了“以技制技”的博弈逻辑。

剧中有句话:“真相往往不在表面,很多人都有几层皮。”《绝密较量》在人物塑造上赋予“三层逻辑”:表层职业身份、隐藏间谍身份与未被揭示的终极身份,形成“谍中谍”的复杂格局。赵亚苧作为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神秘人物,其模糊身份成为剧情的重要张力。比如她与杨光的电梯对峙中,两人皆戴墨镜,视觉构图暗示彼此身份的不可知性;赵亚苧占据画面主导位,杨光偏居弱侧,暗喻攻守之势的瞬息万变。而赵亚苧在干扰国安行动与祭拜孙教授时流露的矛盾情感,既突破了“非黑即白”的刻板形象,也为后续剧情埋下悬疑伏笔。



值得称道的是,剧中反派并非工具化的“恶人”,而是拥有缜密思维与战略部署的强劲对手。境外势力通过情感渗透、技术操控直击国安战士的软肋,比如间谍伪装成酒店服务员投毒、利用网恋窃取机密等,揭示了人性弱点在间谍活动中的致命性。基于此,敌我双方的侦查与反侦察贯穿全剧,杨光与黎剑在追踪间谍的同时亦被反向追踪,形成了势均力敌的绝密较量。案件盘根错节,真相深埋于表象之下。这种对复杂性的真实刻画,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国安斗争的惊心动魄。

叙事突破:历史叙事到现实观照的具象表达

国家安全不在天边,而在眼下。《绝密较量》的重要突破在于将反特谍战从革命年代的“敌我潜伏”转向当代社会的“科技暗战”,以现实案例为蓝本,将国家安全具象化,重构观众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认知。

传统谍战剧多为民国、抗日、解放战争为背景的历史叙事,而《绝密较量》将主战场设定为CBD写字楼、科研实验室、国际会议等现代场景。核能技术合作被境外势力破坏的主线,反映当下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间谍通过伪装成商人、作家甚至环保主义者进行渗透,直指信息时代间谍活动的多元伪装形态。这种“身边之危”的叙事策略,成功将国家安全从宏大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个体危机。

同时,该剧没有放大主角光环,简化斗争复杂性。剧中国安人员的行动连续失败:谢会长中毒、梁处长受伤成植物人、核电专家身亡、谈判代表佘石原被谋杀坠崖等情节,凸显了国安工作的残酷性和曲折性——“失败代价无法弥补,国家安全只有一条路,只能赢,不能输”。可以说,《绝密较量》通过强情节故事完成了国安教育的“软着陆”。正如导演刘江所说:“间谍事件远非天边的事,而是近在眼前。”这种贴近现实的表达,打破了国安工作的神秘感,让观众真正理解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谍战升级:类型融合与时代回应的双向拓展

《绝密较量》通过科技元素融入、快节奏叙事与类型边界的拓宽,实现了谍战剧的全面升级。从《黎明之前》的谍海浮沉到《誓言今生》的跨时代人生博弈,刘江导演用《绝密较量》表明:谍战剧的升级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与深刻回应。



该剧将硬核科技与悬疑叙事深度融合,开创了“科技谍战”新范式。网络技术科专家田子薇凭借网络技术屡建奇功,行动科与监察科的协同作战则展现了现代国安体系的精密协作。剧中“剑藏于盾,以盾示人”的隐喻,揭示了当代国安斗争不仅是勇气较量,更是科技与智慧的巅峰对决。

同时,《绝密较量》跳脱了传统谍战剧的“斗智烧脑”套路,以职场剧的写实笔触、生活剧的情感逻辑重塑类型气质。剧中杨光与黎剑不仅是国安战士,更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杨光因行动失败屡受重创,愈挫愈勇,黎剑在行动中负伤仍幽默果敢。这种对“凡人英雄”的塑造,让国安人员的信仰坚守更具感染力。

优秀谍战剧需打通历史与当下的认知通道。《绝密较量》以强情节包裹硬核科技,用现代谍战重构国家安全,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安教育公开课。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绝密较量》提醒我们:新时代的国家安全防线,由无数个“杨光”以科技利剑守卫。而每个公民的警惕与参与,才是抵御危险暗流的最强盾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