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认为捡到宝了,虽然损失了几架阵风战斗机,但据说印度方面也捡到了一枚未被引爆的霹雳-15E空对空导弹。

根据印度方面的说法,未被引爆的导弹很完整,网上还流传着一段视频,显示导弹弹体结构确实没有大的损坏。印度方面借此想要嘲笑中国武器的质量,但很多人更担心导弹落入印度人手里,会不会被他们得到相关技术。



逆向工程并不少见,据说印度也有这方面的能力,但也仅限于据说之前购买俄罗斯的防空导弹系统。外界就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印度将采取逆向工程,自行研制国产化的防空武器。

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霹雳-15E导弹真的能够被印度破解相关技术吗?这其实完全想多了。



逆向工程不仅仅是造壳子

表面上来看,逆向工程在武器系统领域就是照葫芦画瓢,把一种武器仿制出来,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完全不是这回事儿。

战场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炮弹或者导弹没有引爆的现象相当普遍,被敌人捡到自己的武器系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又有多少国家能够轻松仿制出敌人的武器呢?

比如在俄乌冲突的战场上,乌克兰方面已经见过很多俄罗斯各类型导弹的残骸了,而且也一再说会对这些导弹残骸进行研究,然后通过逆向工程研制国产化的导弹。说归说,可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逆项工程可不是简单的复制。



就以导弹为例,其核心技术是内部的动力系统及结构,早期的导弹内部有着复杂的液压机械结构,可以控制和调节导弹的运行,相对于现在的导弹来说,早年导弹的结构和原理是相对简单的。如果使用逆向工程,只要本国的技术过关,是有可能复制出来的。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导弹和以前的完全是两种产物,无论是内部的结构还是采用的技术,整体上已经越来越复杂化和集成化。大国研制的导弹除了机械结构以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也更加突出,而后面这两种特点恰恰是逆向工程在研究中难以复制的。



除此之外,导弹内部的结构功能往往集成为一体,大量的设备是集成化的,通过反向的推理研究,有些时候根本弄不清楚结构部件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所以抛开导弹的外壳,在导弹的内部结构中,仅仅通过逆向工程实际上已经完全难以对其进行研究。

结构越来越复杂化还仅仅是逆向工程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还有另外的困难,基本上没办法进行简单的复制。



外观可以复制,材料把握不住

现如今,各类型导弹使用的都是复合型材料。简单来说,制造导弹所用的材料不是单纯的一种,不是像制造炮弹那样仅仅用一种或者几种金属材料。在导弹的整体构造上,除了使用到金属材料外,各个构件还会使用到大量的非金属复合材料。

通过分析可以获取部分材料的成分,但是这些材料的比例以及制作工艺是什么样的,这些根本无法通过逆向工程来的研究,稍微一点点差别就会导致材料性质出现差异。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分析出了这些材料的具体情况,多数国家也没有掌握研制技术。



尤其是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多年来只是靠购买武器来装备部队,根本没有完整的武器研制体系,没有基础,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设计思路,即便拥有一定的逆向工程研究,也没办法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因此,在这种局面下,根本无需担心印度捡到了霹雳-15E导弹。材料搞不定,不知道比例和制作工艺,不知道背后的核心技术思路,光靠猜测是完全无法把导弹复制出来的。



最后,现代武器系统最关键的不再是硬件结构,而是数据、软件以及源代码。

控制系统才是灵魂

大量的武器装备都有软件系统,比如装备中的控制系统软件,这就无法通过逆向工程进行复制。从武器的整体结构来看,软件系统才是关键因素,如果不了解系统数据,没有源代码等核心信息,甚至都不能够破解安全密码,即便把武器仿制出来,也是一个不能够使用的死物件。



就好比传说中的木牛流马,诸葛亮制造可以轻松驾驭使用,司马懿虽然也进行了仿造,但却不知道内部的真正奥秘。逆向工程对武器的研制也是如此,尤其是现代类型的武器软件控制系统才是真正的灵魂。

最关键的是,在无法掌握数据而只能猜测的情况下,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设计思路的偏离。仿制出来的武器要么不能用,要么性能会严重下降,尤其是会出现各种各样无法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所以,在逆向工程领域,即使相关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面对不同的武器系统,并非什么都能够轻松地复制。更何况印度本身还没有自己的逆向工程技术,表面上所说的拥有跟实际的情况并不相符。

印度不会现在才想到仿制吧?

过去多年,世界上总是拿印度和我国进行比较,主要是由于我国和印度建国的时间靠近。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两国根本没有可比性。



印度建国比我国早两年,而且开局要比我们好太多。但是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在整个武器系统领域,我国实现了所有武器的国产化,而且很早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可再看印度,到现在为止,他们的武器还是“万国牌”。

尤其是在上世纪,西方国家还一直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这样的反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对我国进行各种各样的封锁。印度自始至终都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而且在各个大国之间能够游刃有余的穿梭。从冷战时期直到现在,美国、苏联、俄罗斯的武器几乎拿到手软。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印度没有被封锁过,各种先进的武器也能买到手,那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印度人为什么不对武器进行逆向工程研究,进而仿制呢?如果我国的外部环境和印度对调,恐怕在武器系统领域,我国也能更早的实现武器的自助化。

所以说,印度多年来都没有对武器系统进行立项工程研究,现在仅仅得到了一枚从战场上拾来的导弹,难道就突然掌握逆向工程研究技术了吗?也有人会反驳,即便印度不会研究,也可以把导弹拿给美国人进行研究。



这种说法确实没错,但问题是美国可以直接购买,而且也有购买的渠道,用得着印度从战场上捡拾给他们吗?

逆向工程只能当参考

霹雳-15E空对空导弹,此前曾在珠海航展上公开展出过,而且美国也通过别的渠道购买过这种武器。虽然不知道美国人具体是怎么进行研究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对于现在的印度人,美国掌握的情况和信息绝对要多得多。



也就是说,印度即便把捡来的导弹送给美国人研究,后者也不见得会感兴趣,因为美国人并不需要仿制我国的武器系统。与此同时,在逆向工程研究领域,美国掌握的技术只要大概了解我国导弹系统的构造即可。相对于印度人,美国人没有更迫切的心理。

如此一来,围绕导弹的逆向工程研究还得靠印度人自己来完成。但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印度的技术肯定不过关,没办法进行研究和复制。另一方面,印度多年来靠购买各国武器生存,自主研发思路严重缺失。既没有能力,还没有动力,更没有平台,三者缺失的情况下,印度人又怎么能够开展逆向工程的研究呢?



说到底,逆向工程的本质是在进行武器研发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对手的基本武器结构和思路,进而在自己接下来的研发中取得更大突破。也就是说,所有的逆项工程研究都要建立在自主研发和自我创新的基础上。

没有上述基础做支撑,所有的逆向工程研究都会变成空中楼阁,不能真正的投入使用。而目前的印度明显没有武器自主化的迫切需求,尤其是过去10多年的时间,印度又购买了来自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多种武器。外界有听说过印度人在购买武器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来什么吗?



就比如印度的国产化战斗机,从法国到俄罗斯再到美国,发动机采购国家换了好几个,但印度人自始至终就没有想过自己去研发。其他武器领域的情况也是如此。只要印度人继续安于现状,他们也就不会进行自主化的武器开发,进而更不会系统研究其他国家的武器系统及性能。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武器系统结构在生产的时候也会采取一些防护性手段,如果是被强制拆开的话,将会破坏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这就相当于你把收音机拆开了,但是却完全装不回去了。普通人拆收音机不会装,仅仅是因为不了解收音机的结构。而在武器系统领域,只要采取了一些保护性措施,面对被逆向工程研究的可能性,这些保护措施就能发挥关键作用。



所以不管印度人有没有需要,也不管他们想不想进行研究,印度都没有能力得出什么实质性成果和结论来。

参考资料:
《导弹逆项研究不是简单仿制》 中国航天报 2023年3月24日
《“策反”敌方武器技术,没那么容易》 科技日报 2018年5月2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