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于身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次良好的睡眠,能够让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足的修复与休养,从而对健康的身体提供支持。然而,受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电子产品普及等多种因素影响,无论是出于客观环境限制的被动选择,还是个人生活习惯导致的主动行为,人们的睡眠时间正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
缺觉带来困倦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危害是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代谢性疾病、癌症、精神疾病等的发病风险。
国际期刊《细胞》(cell)此前就曾发文称,睡眠不足会导致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明显增高,这是心血管疾病、卒中、癌症、抑郁症等的预测因子。
这样运动可以“拯救”缺觉?
清华大学体育部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运动科学权威期刊《运动科学杂志》(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上发表的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增加身体炎症水平,每天进行20分钟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能够缓解睡眠不足相关的炎症水平,表明运动可以为睡眠不足的人群带来抗炎益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队列中2113名睡眠不足的参与者,睡眠时长不超过7小时被认为睡眠不足,通过加速度计测量了参与者的身体活动信息,包括久坐(ST)、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MVPA)、轻度体力活动(LPA),并通过血液样本测量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了睡眠不足个体的身体活动模式与CRP水平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在睡眠不足的人群中,减少久坐行为和增加运动,有助于减轻炎症水平,研究证明了运动对减轻炎症的重要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了运动的阈值效应,每天进行2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足以缓解睡眠不足相关的炎症反应,超过20分钟可能不会带来额外的抗炎益处。
什么是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强度可划分为小强度、中等强度和大强度三个级别。监测运动强度的指标有运动中心率、运动中呼吸变化和运动中自我感觉等。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一般常用最大心率百分数和运动中的实测心率监测体育运动强度。
最大心率(次/分)= 220-年龄(岁)
体育健身活动时:
心率在85%或以上最大心率,相当于大强度运动;
心率控制在60%~85%最大心率范围,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
心率控制在50%~60%最大心率范围,相当于小强度运动。
一般来说:
低强度运动: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不超过100次/分,如散步等。
中等强度运动: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网球双打等。
高强度运动:运动心率超过140次/分,如跑步、快速骑自行车、快节奏的健身操和快速爬山、登楼梯、网球单打等。
另外,还可以用“最简单的判断法”:
如果运动时你微微喘气,可以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为中等;
如果运动时你说几句话就要停下来喘气,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较大。
40岁以上推荐这些运动
之前,《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为40岁以上人群运动方式提供了指导。研究纳入了50万成年人,参与者平均年龄46岁,找出了这个年龄段的人们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方式。
40岁后最佳有氧运动
快走、慢跑和骑自行车:这些运动简单易行,可调整为适合个人水平的强度。可以选择在户外进行,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提升心肺功能。
游泳和跳绳:这些低冲击性的有氧运动对关节负担较小,同时能够锻炼全身肌肉,提高心血管耐力。
舞蹈:如广场舞,适合喜欢跳舞的人群,可以选择有氧舞蹈课程,享受音乐的同时提升心肺功能和协调能力。
40岁后最佳肌肉训练
自体重训练:使用身体自重进行深蹲、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训练,可以在家中或健身房进行,锻炼核心力量和肌肉力量。
弹力带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可选择调整不同强度和部位的练习,适合40+人群的特定需求。
健身器械训练:可在健身房或健身工作室使用器械进行肌肉力量训练,由专业教练指导,确保正确姿势和安全性。
夏天运动有几个安全事项
高温天运动,有利于汗液排出、促进新陈代谢,还能甩掉多余脂肪,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苟波提醒,夏季运动要尤其注意以下几件事。
夏季运动避开高温闷热时段,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这两个时段相对较凉快。耐热能力较差、患有疾病者不宜在热环境中过度运动,避免中暑。
夏季室外炎热,阳光强烈,尽量避免足球、篮球、网球等室外项目,选择适当的室内项目,比如游泳,能大大降低中暑概率。
运动中补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喝1~2口水(普通温水即可),每次约50~100毫升,不让自己感到口干口渴为宜。运动后,先休息一会再补水,可选择低渗透压的运动饮料来补充电解质,一次喝100~200毫升即可。
在风扇、空调前猛吹,直接用冷水冲洗,或大量喝冰水等,会使处于扩大状态的毛细血管迅速缩小,汗腺关闭,使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反而不利于体温调节,还可能引起不适。可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适当休息,让身体机能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
文章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综合整理自:生命时报、健康时报、科普中国、浙江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提醒所有人
我是巍子,急诊科医生,每天都会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健康知识!这个公众号帮过许多人,救过许多命!
远离悲剧,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