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兰州,绿意荡漾,生机勃勃。走进皋兰县什川镇北庄村,村道干净整洁,兰派民居错落有致,一幅质朴迷人的乡村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村文化广场上,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家常、下棋、跳广场舞,几位村干部从旁经过,与村民们热情地打招呼。如此和谐的氛围让人不禁想要探索一番北庄村的治理秘诀。

北庄村位于皋兰县什川镇东南,面积30平方公里。近年来,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成效,北庄村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大力推进“三清理四整治五提升”行动,并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措施,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构建了一套属于北庄村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秘诀一

念好乡村治理“人才经”

“乡村振兴过程中,党建引领是前提,治理有效是基石,人才是关键。”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军的这句话道出了北庄村治理有效的第一个“秘诀”。杨军在成为村支部书记之前是一名乡厨,2021年,得益于村民的信任,他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杨军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也因此逐渐摸索出一些自己的治理心得,那便是“用心、用情、用技巧”,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人尽其才。

魏周谋是北庄村四社社长,常年在外从事餐饮经营的他被评为乡贤,担任起北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一职。他说,“被评为乡贤很光荣,既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责任,我得把村民们对我的信任落实到工作中去。”质朴的话语总结了他日常的工作。平日里,他积极提倡白事禁酒,红事简办,并通过自己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真人真事做例子说服村民。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认可并主动践行白事禁酒、红事简办的理念,村里因红白事产生的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杨军坦言,“在村一级,人才可以是有威望的老人,也可以是有知识的大学生,关键是要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村子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秘诀二

云端小程序实现村里事大家说了算

“亲爱的村民们,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流感病毒也进入了活跃期,大家要注意预防,以下是一些具体事项请大家仔细阅读。”近日,杨军通过微信小程序“腾讯为村”发布了一条通知,这条通知能同步发送给413位村民,村民们收到通知后会以回复或是发表评论的方式反馈在小程序上,这种有来有回的方式让北庄村的治理变得更加高效。

“这几年,我们通过举办活动和村干部入户等多种方式,教会上了年纪的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确保了一家至少有一人是在小程序上有账号并与村委有互动的。”杨军掏出手机一边展示大家的互动消息一边介绍村里持续几年的助老服务。

同时,借助这一小程序,北庄村的村民们成了村里大情小事的“情报员”,通过“村民说事”板块,把日常碰到的问题用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发布到网上,任何一人的发布都能第一时间通知到每一个人手机上,问题的反映和办理过程通常需要通过“集体议”“干部办”“村民评”几个步骤得以解决。

“在这一小程序的加持下,村里的事就成了大家的事,如果单靠我们村干部的力量来治理村子是很难的,如果大家都是治理者,那便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村庄治理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军说。

如今,“村民说事”板块已经成为村民反馈问题的主要渠道,也是监督各项村民关切的重要方式。从道路坑洼影响出行,到村里河道垃圾漂浮亟待清理;从邻里间因宅基地界限产生的纠纷,到对村里文化活动场地建设的建议,桩桩件件,细致入微。

不仅如此,村级服务平台上,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也是一大亮点。去年夏天,村民魏职珠家的桃子丰收,但因公路施工使得摘桃很不方便,她在平台上求助。不一会儿,村干部和村民们纷纷出主意,她也在各方的协助下与施工方进行了沟通,为她在现场开辟了一条摘桃的小路,不影响桃子上市的时间。她感动地说,“以前没有这个平台的时候,这件事肯定要跑好几趟才能解决,前后一耽搁,桃子就错过最佳上市的时间了,如今大家看到消息都帮忙出主意,问题很快就能解决,这种方式真的很赞。”

秘诀三

幸福食堂暖“老” 多彩课程护“小”

“要想家庭和谐,一老一小照顾好是关键,村庄治理也是一个道理。”杨军也是一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从自己的小家为例思考大家的问题,得出了北庄村治理有效的又一“秘诀”——在关怀老人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临近中午饭点,北庄村文化广场一隅的幸福食堂里飘来阵阵饭菜的香味,今天中午供应的是几款适合老人吃的软烂汤面和小菜,老人们陆续前来,品味这可口的一餐。“村里老人较多,年轻人外出最担心的就是老人吃饭问题。”食堂负责人曾秀英说。

2024年下半年,村两委在充分调研村民需求后,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建成幸福食堂,食堂以成本价运营,菜品丰富且价格实惠。根据政策,80岁以上的老人,就餐仅需5元钱。

正在就餐的村民魏怀公是一名独居老人,他感慨地说,“村里食堂真的是解决了我吃饭的大麻烦,以前我做一顿要吃三顿,有时候就随便吃点馍馍凑合一顿,儿女在外都不放心,现在好了,不光吃上饭,还吃得很健康,孩子们在外也放心。”邻座的马永秀老人则偏爱西红柿鸡蛋面,热气腾腾的面条下肚,暖了胃更暖了心,她笑着说,“人老了总觉得孤单,现在在食堂吃完饭,还能在广场上唱唱鼓子,和乡亲们唠唠家常,一天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充实多了。”

曾秀英介绍,“每周三,我们还在食堂举办‘梨花树下话家常’茶话会,给老人们提供特色饮品,让老人有一个消遣娱乐的好去处。等夏天梨子熟了,我们还打算搞‘银龄采摘节’,让幸福食堂一直热热闹闹下去。”

每到寒暑假,北庄村便迎来一批重要的服务对象。村里积极行动起来,与团县委、县教育局、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同发起志愿招募,每年都会有回乡大学生来当孩子们的假期老师,为孩子们开展一系列有趣的课程,如扎染、古籍修复、航天课程等,孩子们在多彩的课程中度过了充实的假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兴趣爱好。家长们再也不用为孩子假期无人看管而发愁,纷纷为村里的这一举措点赞。

“对于我们这些中年人来说,村里的暖心举措让孩子们假期有人管,老人日常有人照顾,分担了不少压力,我们在外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更有盼头了。”北庄村村民魏军说。

杨军表示,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大家庭,“一老一小”作为北庄村的重要群体,服务好他们,就是解决基层矛盾的关键,当他们能在村庄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村民之间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少,化解矛盾的过程也会越来越顺利,村里也会形成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村风,和美乡村将会“有面子也有里子。”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记者数次被触动——那些看似与个人不相干但又于村庄有利的网上建言;那些藏在问候里的凝聚力;村支部书记语句里的治理思考;照片定格下的暖心瞬间……北庄村让“村庄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这句话从目标变为了现实。无论是环境整治、文化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尽显主人翁意识。曾经那些让村干部头疼不已的难题,在村民们的集体智慧下巧妙化解,村民自治、共建共享成为了北庄村最好的治理品牌。乡风文明扑面而来,美丽乡村跃然而出,这就是皋兰县北庄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