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1日,成都试运行涉企“一码检查”。针对涉企检查中存在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政企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数字化转型滞后等问题,这一举措用一个“二维码”整合企业多项检查内容,实现执法检查信息“码上查”、检查过程“掌上看”、检查结果“一码知”。
成都以市场监管部门经营主体库和司法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库为数据底座,搭建起了成都市涉企行政检查综合监管平台。12日,记者了解到,从2月21日试运行以来,截至4月30日,平台已接入检查事项404项、市区两级检查主体1443个、执法人员30919人、经营主体约400万家,亮码率100%,企业评价率86.52%,整体满意率99.57%。
“五一”前夕,成都以“一码检查”平台为基底,多部门联合对成都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等关键场所展开联合执法行动,覆盖食品、消防、装修安全和餐饮垃圾处理等方面。
“您好!这是我们本次检查的二维码,您可以扫码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在开展现场检查时,成都市锦江区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张竞先向盒马鲜生(创意山店)负责人出示“二维码”,企业通过扫码了解检查主体、检查内容、检查人员等信息后,多部门便可分头开展检查,检查范围涵盖价格规范、食品安全、消防设施等多个事项。
“一码统筹、多检合一”,将原本分散的多项检查整合为一次高效核验,以“一次上门、全面体检”的数字化监管模式,减少入企检查频次,降低迎检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成都市“一码检查”工作专班还将加快完善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和运维管理等体系,优化重复检查预警、提示阻断、联合检查拼单等功能,积极探索将其他访企活动逐步纳入平台“留痕”,持续规范部门及其执法人员检查行为,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