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菏泽大地,生机勃勃。5月11日,郓城县张鲁集镇李河涯村的麦田里,农户李庆华仰头望着天空中列队飞行的无人机,脸上笑出深深的皱纹:“这些‘铁蜻蜓’翅膀一抖,我10多亩地的病虫害防治就轻松完成了!”
相较于传统人工喷洒农药,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超20倍,成为守护夏粮丰收的 “科技尖兵”。李庆华感慨,过去背着喷雾器,一天最多喷洒三四亩地,如今无人机一小时就能完成200多亩地的喷洒作业。这不仅节省人力,还大幅降低成本 —— 过去每亩地喷洒成本30多元,现在只需20多元,每亩节省超10元,实实在在让农民受益。
农技员刘宏凯手持量杯精确配制药剂,他说:“这是农科院特制的‘三合一营养剂’,吡虫啉防治蚜虫,戊唑醇防治赤霉病,芸苔素内酯抗干热风。” 他脚边,贴有 “统防统治专用” 标签的药箱上,晨露凝成细密水珠。
李庆华弯腰拨开沉甸甸的麦穗,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曳,小麦长势喜人。“以前这个时候,全家老小都得背着药筒在太阳下忙活。” 如今,他的智能手机实时显示飞防进度:7号田区已完成87%。“听这‘嗡嗡’声,就像钱袋子鼓起来的声音!” 他笑着说。
今年,郓城县利用“一喷三防”补助资金采购药剂,免费发放给农户,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统防统治,全县“一喷三防”统防统治面积超70%,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百里之外,定陶区冉堌镇孙庄村的麦田里机声隆隆,数台载满“一喷三防”药液的植保无人机在飞防机手操控下穿梭,均匀喷洒药剂。定陶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微介绍,定陶区投入380万元专项资金,对30万亩小麦实施统防统治,并成立专项督察组,全程监督药物配比与技术操作,确保喷防效果。“现在种地省时、省力还省钱,每亩成本直降三成。”查看喷洒效果的村民杨其格说。
在成武县天宫庙镇申楼村,种植大户宋成军的300亩麦田已完成飞防作业。“按专家配方防治,两台无人机1小时就完成了!” 他轻点手机智慧农业平台,屏幕上叶面温度、土壤墒情数据实时跳动,“亩产 1200 斤稳了!”
据悉,菏泽市小麦种植面积达928万亩,一、二类苗占比超90%。通过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专项资金保障和技术服务下沉,全市构建起“空天地”立体防控网,为夏粮稳产增收筑牢科技屏障。
菏泽日报记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