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柏含 如鑫淼


焦裕禄同志

说到5月14日,这个人应该聊一聊!谁啊?焦裕禄同志,他生于1922年的8月16日,逝世是1964年的5月14日。

实际上焦裕禄到兰考时间不长。1962年,他到兰考县做县委书记,当时兰考遭受严重的灾荒内涝、风沙、盐碱三大害,危害百姓的生产生活。

他到兰考之后确实是眉头紧锁,这个局面非常艰难,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没法种粮食怎么办?

要摆脱困局,他带着全县人民投入到治理“三害”斗争之中。风沙天气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他就带着人查风口探流沙。


焦裕录书记遗物

到了下雨天气泥泞,洪水泛滥。它在齐腰深的水里看洪水的流向,制定《河道疏浚方案》。他是和普通百性同吃、同住、同劳作。农民住草屋牛棚他也跟着住一块儿,百姓有困难,他带着干部去慰问。

他是有肝病。一直被肝病折磨那东西很疼啊,直不起腰,拿不起笔。即使如此,他还是屹立在一线,坚守岗位。那时候作为书记也不过是有个自行车,要不就靠脚啊。他跋涉五千余里,全县149个生产队,他走访了大半,考察所有风口、 流沙河。

最后终于制定了《治理兰考三害方案》,带着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963年全县夏粮产量比上一年翻一番,粮食征购多了10倍有余。

到1964年春天,他的肝病愈发严重。 很多百姓看他开会的时候右脚踩在椅子上,用膝盖顶着自己的肝部,左手揣在怀里,就按着这个肝部坚持工作。他对自己的病并不在意,同志问起来就说,老毛病,老毛病。家里也劝他治疗,他就讲工作忙,一直在推脱说有中医看了病给他开了方,他说什么呢?说:“兰考的群众生活都困难,我花这么多钱买药,我吃不下呀”。


焦裕禄和家人

有些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背着他买了3副药逼着他吃。 吃了吗?,吃了。但说第4副是坚决不买,不能再买了。所以这么一个身体状况,你说有时候听汇报的时候就做笔记就肝疼笔都拿不住。几次这钢笔掉到地下,他自己强作镇定,说接着说,接着说,这到了1964年3月兰考除三害进程稳定,推进前程。盐碱地那麦穗儿啊,你带一把让我看看,还得交代这些事情。我普通百姓同吃同住同劳作。同农民一同住草屋。

到了1964年3月兰考除“三害”进程稳步推进,前程大好。他的肝病更严重了。本来还想写一篇叫《兰考人民夺旗帜,敢教日月换新天》,后来实在写不下去了,就给送到医院里去了,已经是肝癌晚期,医生说也就还有20多天,到这个时候确实就回天乏力了。

焦裕录书记病危,群众们就去看他,他嘱咐县委同志,回去之后把自己没写完那东西给写完。另外呢,说这个盐碱地那麦穗儿啊,你带一把让我看看,还在交代这些事情。

到了5月10号,医院发《病危通知书》,很多人围在病床边。他说什么呢?说死后,别多花钱,留下来支援灾区吧,说我活着的时候没完成任务。死后啊,请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我要看兰考百姓把沙治好。

到了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2岁。

当时河南省委第二书记文敏生,对焦裕禄有非常高的评价,说焦裕禄同志作为兰考县的县委书记,共产主义风格高,大有英雄气概,患病的时候还不忘告诉同志们,说兰考的沙碱地没有治好,死后要把他埋在沙丘上,这是多么好的同志啊!

但是,因为当时条件有限,焦裕禄的遗体第一时间是安葬在了郑州的革命公墓了。但是,没有想到兰考的人民,就百姓很希望焦裕禄的遗体能安葬在兰考,更何况他死前遗愿也是如此。

所以,百姓纷纷表露心声,说能不能把他的坟签回兰考,离我们再近一点。当时河南省委对于百姓的提议也很重视,最后决定一个授予焦裕禄“革命烈士”称号。第二是迁坟,在兰考搞一个事迹展览馆,焦裕禄曾经在黄河古堤叫土牛,在这儿看过风沙。他曾经在这儿说过一句话,他说:“这儿站得高看得远呢,可以看到风沙从哪儿吹过来,将来我死了,我还在这儿多好啊”。

所以,后来经过县委考察就选在这儿,做他的墓地。那也得平整一下啊,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踊跃报名参加。10天时间,土牛顶部削去5米,平整面积100平米,向南推土8200立方米。

最后,到了1966年的2月26号,载着焦裕禄棺椁的火车专列到兰考,当时车头有他的遗像,车厢两侧有横幅,“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当时,全兰考县几乎所有百姓聚集在火车站,街道两旁还挂着挽联,成千上万的兰考人为他披麻戴孝。灵车一到,哭声感天动地,很多维持秩序的人也拦不住。

很多群众认为焦书记是累死的,火车站离墓地就3里路灵车走了2个小时,到了棺椁放到墓穴的时候,百姓们万般不舍,直到日暮时分墓前的哭喊声才弱了几分。后来说到了清明,还有10万多兰考人去祭奠焦裕禄。

焦裕禄去世那一年,兰考县在全体党员、全体人民都奋战在对抗“三害”的一线。3年之前,焦裕禄制定的改造兰考蓝图最终被勤劳的兰考人民变成了现实。

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文章,最终是由36万兰考人一起书写“成章”,而焦裕禄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最终成为亿万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

(作者:剧柏含 系国家二级作家 高级书画师 高级政工师职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