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遇见一位妈妈对着青春期儿子怒吼:"说了多少遍不要买垃圾食品!"男孩摔下购物篮扭头就走。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儿童心理学专家李教授的话:"青春期的问题,往往在童年期就埋下了种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能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的"秘密武器"。
01
"情绪识别"从小练
(给情绪装上GPS)
5岁的乐乐摔跤后大哭,妈妈没有说"不疼不疼",而是蹲下来问:"是膝盖疼,还是被吓到了?"
这样的对话帮助孩子建立了情绪词汇库。
儿童心理研究发现,能准确表达"我生气""我委屈"的孩子,青春期情绪爆发次数减少63%。
今晚睡前,试着和孩子玩"情绪猜猜看"游戏:"今天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像被太阳晒着一样温暖?"
02
"选择权"逐步放
(从小决定,长大负责)
7岁的小美每天自己选次日要穿的衣服,哪怕搭配得很奇怪;
10岁的天天用零花钱买了个"没用"的扭蛋,父母也只是问:"下次遇到更想要的怎么办?"
教育跟踪调查显示,在小学阶段就有适度选择权的孩子,青春期叛逆行为减少55%。
从明天开始,让孩子决定周末午餐吃什么,或者选择先写哪科作业。
03
"犯错成本"童年付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8岁的轩轩打翻了颜料瓶,妈妈没有急着擦地,而是递来抹布:"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清理更干净。"
那些在童年被允许犯小错并自己承担后果的孩子,青春期极少出现逃学、沉迷网络等严重问题。
当孩子忘带作业本时,试着说:"看来明天要接受老师的批评了,这确实是个教训。"
✨青春期不是一场需要对抗的风暴,而是童年养育方式的自然延续。那些被理解的情绪、被尊重的选择、被允许的犯错,最终都会变成青春期的缓冲垫。当我们用十年的耐心浇灌,收获的将是一个能和自己好好说话的少年。
文末互动:这3件事中,你最想从哪件开始实践?留言区分享你的育儿故事,转发给更多家长,让我们用今天的智慧,化解明天的育儿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