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说起来,桂平自撤县设市以来,也过去三十年了,可是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十八线的小城,有些不经见传的模样。街道、城市规划变化不大,也就是多了一些高楼。

总体来说,城市格局没什么变,似乎一直都在两江夹角的地盘上折腾一般。所谓的发展过江,更像是一盘散沙,东一处西一处的,显得缺少规划。夸张一点来说,威记每次回去,闭着眼睛都能去到任何地方,没有一点陌生感。



有谁能想到,它曾经在广西来说是具有举足轻重般地存在?

单是从广西的简称“桂”字出自桂平,就能感受到这个小城的不一般。还有诸如“桂林郡”、“浔州府”等名称,都代表了这座小城曾经的荣耀。

只不过这座小城的磅礴历史和底蕴都随着滔滔浔江水一路向东不复回,知道它的人也越来越少。

揾食艰难,都向前看,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有谁愿意翻开过去来看?这也注定了很多历史都将被湮没,不再被人提及。

所以,桂平在发展中需要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正视未来的发展方向,重新起步。

因为别看如今桂平发展有些遭受考验,但其实,也是它的机遇期。现在的桂平,无论是向东,向南,向北都是发展机会多多。

比如说蒙圩片区。蒙圩和桂平主城区同在一边,有机场的加持,未来同城一体化是主流,不仅是满足于交通分流功能,而自身应依托机场优势打造临空经济带,引入高端制造、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形成与主城区的产业互补。并且,它可以有效分担桂平的交通压力,人们过江,完全不用走大转盘,而是从新修的郁江桥过江;

比如南区的平原,如今以木乐、大湾等乡镇为主的工业发展已经成规模化,工业需跳出单一加工模式,推动木乐运动服装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升级,同时规划建设快速物流通道,让产品更高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桂平需要的是在交通上予以助力,加快这些地方的发展;

比如,北区的金田、江口片区,在柳梧铁路的作用下,现在有成为桂平发展新区的趋势和实力,作为桂平融入“东融”之路上的节点,桂平应该大力开发和利用这两个地方,不占用耕地,平山扩地,为“东融”布局。并且把江口港这个深水港利用起来。

北区的发展尤其需要战略眼光。金田镇可借助太平天国历史文化IP,发展红色旅游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特色经济;江口港则应建设成为西江黄金水道上的智慧港口,通过铁水联运体系将桂平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土地开发方面,可借鉴"工业上楼"模式,在丘陵地带建设阶梯式产业园,既保护耕地又拓展发展空间。

当然了,桂平要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关键在于打破思维定式,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一亩三分田”的小农意识需要摒弃。不能停留在历史的荣耀之上,因为那已经是过去。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桂平各片区发展需建立协同机制。需要统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错位布局和生态共保联治。比如优先推进"一小时通勤圈"建设,加快交通通连能力,比如说三江六岸的桥梁架设,公路的修整完备等等,让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真正流动起来。只有打破行政区划的隐形壁垒,桂平才能将地理区位的"十字路口"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只是,桂平有这个魄力吗?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