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刷到"旱地农民不浇水"的视频。画面里干枯的麦田配着"一斤麦子换不了一瓶水"的字幕。好多人看了心里发酸,觉得农民日子太难了。
可河南新乡的老张头却直摆手:别信那些瞎煽乎!他带大家看自家浇地的蓝色塑料管,清水正哗哗流进麦田。
"浇一亩地电费12块,能用上2000斤自来水,"老张头掏出手机,"算下来每斤水才几分钱,哪是买不起水?"原来啊,农民愁的不是浇水的钱,是埋在地下的输水管道贵。
这些管道建设成本高,全靠政府补贴才敢往地里铺。再看超市里的矿泉水,便宜的一块,贵的五块,价格差老远。
就像五常大米能卖普通米五倍价,拿依云水比小麦,本就不是一码事。豫北的王建军掰着指头算细账:今年每亩拿160元种粮补贴。
免费领的防虫药省下80块,加上农机补贴,总账比三年前多赚两成。洛阳的李桂花老人在坡地种耐旱的"豫麦58",她的话实在:"雨水好就多收,旱了少收,总比荒着强。
"儿子每月寄的钱能买三千斤小麦,可老人就守着七亩地,她说:"政府每月给128块养老钱,加上卖粮,够吃药吃饭。"有人盯着进口面粉的到岸价说便宜,粮库老陈可不认同:"进口粮是应急的,真靠它,哪天人家涨价,馒头都吃不起!"他身后的新麦收购价1.
23元,稳稳当当躺在恒温仓里。周口的种粮大户赵志强戴着草帽算经济账:每亩包地成本700块,两季能赚400元。
他指着在建的智能灌溉系统:"政府补贴65%,明年手机就能遥控浇水。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改了30亩五彩麦田搞研学,收入比卖粮多三倍。
许昌的95后姑娘搞"云认养"麦田,焦作的合作社卖浇地剩水,南阳的农民学以色列滴灌。
这些实实在在的法子,比短视频里的哭穷强多了。恁说说,为啥总有人盯着矿泉水价签算粮价?粮食能变成馒头、挂面、白酒,哪是一瓶水比得上的?
就像李桂花老人说的,地在手里,心里就踏实,这道理啊,搁哪儿都中!那些拿矿泉水比麦子的视频,咋就不说政府的补贴、农民的法子?
极端天气多,种地不易,但咱农民从来没闲着,总在想招儿。
下次再看见这类视频,别急着掉眼泪,多想想田埂上的新变化。
粮食的价值,从来不在一瓶水的价格里,在咱端稳的饭碗里。关注天气号,了解更多种地实用信息,咱一起把田种好。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当地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