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彭德怀将军在走基层时,看到人们带来了一些不良现象,便给毛主席写了几万字的信,以表达了自己的建议。
随后,毛主席便因此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会议上,毛主席将彭老总的信件印成多份,分给大家研讨,要求参会人员都要发表一下意见,大多数人是站在对立面来评论的,一时言论风向变成了一边倒。
王震将军却无所畏惧的阐明“彭德怀是民族英雄”的立场。众所周知,彭德怀和王震是曾经得上下级关系,也是出了名的争吵不断,为什么会在会议上做出这样的发言呢?
彭德怀和王震在抗日战争时短暂的合作后,便匆匆分别了,当时王震任120师359旅的旅长,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指挥。但彭将军对那个看起来虎头虎脑,却胸有谋略的王震印象深刻。
直到解放战争后,王震的359旅并入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后,使得两人正式成为上下级关系,彭德怀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王震任第一兵团团长。从此,昔日的惺惺相惜,却变成了“水火不容”。
有一次,彭德怀打电话给王震,王震没及时接上,彭老总就大发脾气,当王震急匆匆赶来,给彭德怀回电话时。对面立马火力大开地骂了起来:“你为什么不在位置上?”王震不示弱:“我怎么不在位置上了?我只要在一部一天,就在位置上”。
彭老总继续发镖:“王胡子,你还敢顶嘴”。王震黑着脸说,“我没有顶嘴,司令员你没什么重要指示,我就挂电话了”不等对方反应,就把电话挂了。旁边的政委王恩茂看到后,感觉气氛不对,便又拨通了彭司令的电话来化解,可是那边气势汹汹话语也不容人插嘴:“王胡子今天怎么了,你让他小心点,敢放我电话的人,还没出生呢?”旁边的王震也在气头上“我算一个”电话那边,顿时没了声音。
彭德怀因西北解放非常欣喜,就想着找王震喝酒庆祝。而王震,初到新疆,事务忙碌,很多事又想亲力亲为,基本不在指挥部,一听到彭德怀只是想喝酒就非常气愤。旁边的政委的解释,让他才豁然开朗。胜利的消息对于一个战士来说,是如同生命样珍贵的,分享成功喜悦的第一个人,也肯定是最珍贵的朋友,这可见王震在彭德怀心中位置之重啊。
政委王恩茂本想再给彭德怀打电话过去认错,王震却说,不用打了,他知道彭德怀是不会生气的。彭德怀何尝不知,王震到新疆的马不停蹄的艰苦劳作呢?在迟迟不接电话时,他或许更多的也是担心吧,他们心有灵犀的默契,是无需言语表达的。
这样类似的顶撞在俩人中是司空见惯的,但从不会因此影响二人的并肩作战,在击退胡宗南,解放大西北的各大战役中,彭德怀身边都少不了“王胡子”的骁勇善战。虽然两个人都是火爆脾气,却顶着最狠的嘴,牵挂着最深的心啊。战友情,兄弟情,让参与庐山会议的王震难以作答,他是逃不掉的,该怎么发言才不失偏颇呢?
他说,彭德怀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都严格执行了毛主席的指示,并获得胜利,他是民族英雄。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在众人反对彭德怀的言论压力下,能有一句“民族英雄”的表彰,算是临危不惧了。
要知道,当时,为彭德怀站立场的“黄贺成,洪学智,邓华等”全都下场不羁。毛主席得知后,非但没有勃然大怒,反而称赞“王震这个人,不落井下石,是条汉子”王震的发言听起来有偏袒他老首长的意思,却未受到任何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王震给出的理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彭德怀的功绩在任何时候都是毫无争议的,再就是王震曾是西北野战军的一员,对于司令员彭德怀的表现当然最有发言权的,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农垦部部长一职在当时是无可替代的。
王震将军,人们都习惯叫他“王胡子”因为不打胜仗,就不刮胡子而得的这个绰号。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成绩斐然,尤其南下渡江战役时,和镇压新疆叛乱时,体现了他的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敌人一听王胡子大名,吓得都退避三舍。就连毛主席都说,有你王胡子来打这个仗,我就能睡个好觉了
最让人脍炙人口的是,这个将军不但会打仗,还会开荒种地。在南泥湾驻扎时,受到了日本人的经济封锁,粮食农作物无法供应,王震就带着战士们在寸草难生的土地中出了瓜果蔬菜,使得战士们不仅能自力更生,还锻炼了个人意志。
在解放战争后,粮食匮乏,经济落魄的新中国,急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摆脱对外界的依赖。但要想提高农作物产量,必须攻克中国大面积的荒凉土地。从此王震开始在“开荒种田”的战场上南征北战,
尤其对新疆戈壁滩的开拓战绩赫赫,1950年他带领6万部队,在天山南北开荒种田,一年就垦荒80多万亩。后来的新疆人将王震侍奉为神一样的存在,如今新疆石河子还建有他的雕像。1956年国家成立了农垦部,有着丰富垦荒经验的王震,便被委以重任,任农垦部部长。
1959年,他又率领曾经的铁道部战士,来到黑龙江,在东北连续好几年都没回家过年,终于让让北大荒这块黑土地,长出硕果累累的粮食。当时建立了黑龙江农垦学校,王震任校长。
后来又亲自6次下海南岛做各种橡胶试验田,力争提高橡胶和热带农作物的产量,在当时中国大力发展农业的背景下,王震将军的功劳是首屈一指的。他身上时刻保持的战斗精神和刻苦钻研的坚韧性格是现代社会的我们值得学习的。
彭德怀和王震虽然相隔千里,却都视彼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1974年彭德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嘱咐家人“以后有机会,替我多去看看他”。这样的感情无声胜有声,着实令人感动。
参考文献:
2018年11月29日“唯我彭大将军”军事谋略高超 一生将群众疾苦冷暖挂心上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年4月11日皓首策仗走天山——纪念王震诞辰110周年 环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