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部分场景进行了文学化演绎 ,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乾隆戎装骑马图
大家好,我是那些年。
今天咱们聊聊一桩事儿:那位活得最长、写诗最多、也最喜欢南下“溜达”的乾隆皇帝,究竟是不是汉人?
这问题不新,但它一直有人问。
有时候你越以为是常识的事儿,越容易掀出一堆底料。
乾隆,名弘历,清高宗,雍正第四子,母钮祜禄氏,祖上是满洲镶黄旗的大贵族。
这是正史里写得清清楚楚的事,《清史稿》白纸黑字列着:“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诞生于雍和宫。”
但问题来了。
到了清末民初,一桩流传很广的民间传说却说:乾隆其实是汉人。
不是什么“改姓换装”,而是根儿就不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说他是浙江海宁陈家抱养来的。
海宁陈阁老宅
说法一出,哗然四座。
你问有没有根据?有。
不过咱得说清楚,有的是“有根据的传说”,有的,是史料里的只言片语。
先从这个传说讲起。
最早见于《清朝野史大观》。
说乾隆出生那年,雍正还只是皇子,他的妃子生了个女儿,正好海宁陈家也生了孩子,是个男娃。
俩孩子时辰一样。
雍正一听,觉得这是天意,便派人把陈家孩子抱进宫玩几天。
再送回去时,陈家一看,傻了,孩子变成了女孩。
这事搁谁家也受不了,可问题是,对方是未来皇帝。
陈家人心里虽惊,却只敢把这事烂在肚子里。
而后雍正登基,陈家几个子弟,官升得飞快。
于是坊间就议论开了,这是不是人情还债?是不是皇帝给陈家“封口费”?
这些都是传说,没法证实。
但奇的是,这事儿传得极广。
为什么?
一是这事够“戏”。
二是乾隆后来一些举动,确实耐人寻味。
比如他六次南巡,去了六次海宁。
有人说,是为了看海塘;
有人说,是去省亲。
这话咋讲?
乾隆到了海宁之后,第一站不是州衙,不是庙会,是陈家。
据说他进门问得特别细,连陈家的家谱都翻了。
走的时候,还对着中门下旨:今后非皇帝亲来,此门不得再开。
这扇门,后来果然一直封着。
还有更离奇的。
据说乾隆在宫中穿起汉服,回头问老臣:“我像不像汉人?”
老臣下跪回奏:“皇上于汉诚似矣,而于满则非也。”
这话听着像调侃,但细想不对。
清朝皇帝讲究满汉尊卑,这种话轻易讲不得。
乾隆听了不仅没罚,还笑。
还有两块匾,一块叫“爱日堂”,一块叫“春晖堂”。
“爱日堂” 匾额实拍图
爱日讲的是父恩,春晖讲的是母爱。
这两块匾,是乾隆亲题,挂在谁家?陈家。
有人说这是乾隆怀念生身之恩;也有人说,这就是巧合。
那这陈家到底什么来头?
陈氏自明末起就不简单。
到了清初更是一门三公,父子叔侄连任高官。
尤其陈元龙、陈世倌,和雍正关系铁得很。
《清史稿》记着,雍正十一年,陈元龙告老还乡,雍正赐宴、赏酒膳,还派六部满汉大臣送行,一路沿途设官迎送。
清史稿
这待遇,非等闲人能得。
所以民间就说,陈家和皇室,是亲不是臣。
讲到这,不禁要问:这些传说,是真的吗?
咱拿正史的锤子敲一敲。
根据《海宁渤海陈氏宗谱》和《徐乾雪家谱》:陈元龙的儿子早在乾隆出生前十七年就病逝了。
两个女儿,也早于乾隆出生二十年就夭折。
而乾隆出生那年,陈家几个侧室早去世,元配宋氏五十岁高龄,且九月就病故。
换句话说,根本没人生得出乾隆。
这第一锤,敲碎了“掉包之子”的根基。
再看雍正。
雍正皇帝画像
弘历不是他唯一的儿子。
他登基前就有八岁长子弘时。
既然有子嗣,为啥要偷别家的娃?
清朝的皇子登记制度极严。
生一个孩子,要过宗人府、太医院、礼部一道道关口。
要调包?难。
那问题来了:这传说为什么能传那么久?
得看当时的社会背景。
清末民初,反满情绪高涨。
革命党人要推翻清廷,自然要“矮化”皇帝。
乾隆作为清代盛世之主,被当成靶子不足为奇。
于是这种“乾隆其实是汉人”的说法,既能刺激清廷,也能激起民意。
更关键的是,传说比史实好记。
乾隆皇帝画像
这才让“乾隆掉包”从小道传到茶馆,从坊间传到书局。
一口一口,说成了“准事实”。
还有一说,说乾隆不是陈家的,是个宫女在热河狮子园生的。
宫女姓李,无名无份,草庐生子。
这说法出自1944年刊物《古今文史》,没有考据,也没人核实。
更有甚者,说乾隆是“傻大姐”宫女生的。
连人名都不肯写正经,可信度就更低。
你看,这些版本层出不穷,但都经不起细查。
那正史怎么说?
乾隆之母钮祜禄氏,出自满洲贵族大族,康熙年间入宫,性格温和,行事低调。
雍正即位后尊她为贵妃,弘历登基后追尊她为太后,尊号“孝圣宪皇后”。
乾隆之母钮祜禄氏画像
她晚年荣宠加身,地位极稳。
乾隆对她感情深厚,每年生日,必行大礼,亲笔书“孝”字相赠。
她死后,乾隆在皇宫设灵三日,不设朝。
你说这是掉包孩子能做出的反应?
恐怕不是。
那乾隆为什么偏爱海宁?
一个说法是,他真喜欢江南风光,特别是海塘工程。
当时海宁的水利防洪系统是全国模范。
而陈家,正好是地方接待皇帝的最优选择。
有地、有财、有世家礼数。
乾隆写匾,是感念接待;穿汉服,是文化融合。
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穿汉服的清帝。
乾隆皇帝老年时期画像
慈禧太后晚年,也爱穿明式对襟袍。
爱穿汉装,不代表就是汉人。
文化,是彼此渗透,不是血统判断。
最后我们来下个判断:乾隆是不是汉人?
从血统来看,不是。
从文化接受度来看,他比很多满人更愿意吸收汉族元素。
但这不等于他是掉包来的。
传说是传说,野史有意思,正史才有用处。
乾隆身世谜,从来没有实锤证据能推翻史书记载。
但这故事依然能流传百年。
为什么?
因为人喜欢听秘密。
越是不可说,越想听个清楚。
越是尊贵的身份,越想扒一扒底。
说到底,这是一种人性。
乾隆活了八十九岁,做了六十年皇帝。
他留给世人的,不只是江南旧梦,琉璃宫墙,还有这样一个让人猜了三百年的“未解之谜”。
参考资料:
《清史稿·高宗本纪》
《海宁渤海陈氏宗谱》第五修
《古今文史》1944年刊
《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秘史》,清代野史
《清秘史》,清代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