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王先生,感谢您的爱心捐款,您的善举改变了山区孩子们的命运!」
一个陌生女孩发来的微信让我一头雾水。
「抱歉,您是?」我困惑地回复。
「我是希望工程的志愿者小林啊!上周您不是捐了五万元吗?我们专门为您做了感谢视频呢!」
她发来一段视频,画面中几十个山区孩子举着写有「感谢王浩哥哥」的纸牌,笑容灿烂。
我盯着手机屏幕,感到一阵眩晕。
我从未向任何慈善机构捐过款,更别说五万元这么大的数目。
可这视频中,那些孩子清清楚楚地喊着我的名字。
「一定是弄错了,我没有捐过任何款项。」我回复道。
「咦?不可能啊,您不是"爱心无疆"公益平台的创始人王浩吗?」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击中我。
我飞快地搜索「爱心无疆 王浩」,搜索结果让我呆若木鸡。
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个公益平台,创始人照片与我一模一样。
而这个「我」,过去一年已经募集捐款超过一百万元!
01
周五下午,办公室里同事们都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我却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地浏览着「爱心无疆」公益平台的网站。
这个平台创建于一年前,宣称致力于帮助山区贫困儿童,目前已经开展了十几个项目,募集善款超过一百万元。
创始人资料显示:王浩,35岁,某科技公司高管,因童年经历贫困,立志回馈社会。
照片上的人穿着正装,面带微笑,赫然就是我本人!
可笑的是,我从未经历过贫困,也不是什么科技公司高管,只是一家普通广告公司的设计师。
更重要的是,我从未创建过任何公益平台!
我立刻给那位志愿者小林发消息:「请问你们和"爱心无疆"是什么关系?」
「我们希望工程只是合作方之一。王先生,您是在开玩笑吗?」她似乎被我的问题弄糊涂了。
「这不是玩笑,有人盗用了我的身份。我从未创建过任何公益平台,也没有捐过款。」
「这...不可能吧?」
「非常确定。请问你们与"爱心无疆"对接的具体联系人是谁?」
「是一位姓李的女士,她说是平台的运营总监。」
李姓女士?我在脑海中搜索认识的李姓女性,但一时想不出有谁会做这种事。
我打开「爱心无疆」的捐款记录页面,浏览着各种金额和名字。这些都是真实的捐款吗?如果是,那钱去了哪里?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我。
如果有人以我的名义诈骗,那么一旦东窗事发,首当其冲被追责的将是我!
我必须尽快查清真相。
第一步,我决定先报警。
警察听完我的叙述,记录了基本情况,但表示需要更多证据证明这是身份盗用而非我本人所为。
「您有任何身份证件遗失或被他人长期持有的经历吗?」警官问。
我思索片刻,摇了摇头。身份证一直在我身上,护照锁在家里保险柜,驾照也随身携带。
「那您的个人信息可能是通过其他渠道泄露的,比如网络。」警官建议我先收集更多证据。
离开警局,天已经黑了。秋风送凉,路灯下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我打开手机,决定直接联系「爱心无疆」。
网站上有一个客服电话,我深吸一口气,拨了过去。
「您好,爱心无疆,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电话那头是个甜美的女声。
「你好,我想了解一下贵平台的情况,可以和创始人王浩通话吗?」
「不好意思,王总现在不在办公室。您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诉我,我是平台运营总监李静。」
李静!这个名字让我心头一震。
「李静?」我重复了一遍,「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电话那头明显停顿了一下。
「抱歉,您是哪位?」她的声音变得警惕。
「我是...一个有意向大额捐款的人,想先了解一下平台情况。」我临时改变了策略。
「哦,那您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安排专人对接。」
「我更想当面交流,你们办公室在哪里?」
「我们目前主要线上运营,如果您有意捐款,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渠道。」她明显在回避。
挂断电话后,我坐在车里陷入沉思。
李静...这个名字为什么如此熟悉?
突然,我想起来了。三年前,我曾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有个同事叫李静,我们共事了一年多。后来公司裁员,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但为什么她要盗用我的身份创建公益平台?我们之间并没有过节。
我翻出手机通讯录,找到了当年存的李静的号码。拨过去,提示「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我又登录微信,搜索她的名字,发现她的朋友圈已经对我不可见。
看来只能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了。
02
第二天一早,我联系了当年在网络公司的另一位同事张明。
「李静?她现在创业呢,好像是做什么公益平台的。」张明在电话里说。
「她创立的平台叫"爱心无疆"吗?」
「对对对,就是这个名字!怎么,你也要捐款?」
「不是...」我犹豫了一下,「她用的是谁的名义注册的这个平台?」
「据说是她男朋友吧,好像姓王。我们没太多联系,具体不清楚。」
听到这里,我心中已有了几分把握。李静很可能利用了我的身份信息。
但问题是,她是如何获取我的详细信息的?又为什么选中我?
思索间,我想起了一件事。当年在公司时,有一次集体旅游需要办理保险,人力部门收集了大家的身份证复印件。李静当时就在人力部门工作。
难道...她一直保存着这些资料?
我决定先进一步了解「爱心无疆」的实际情况。
通过互联网搜索,我发现这个平台过去一年来确实举办了不少活动,媒体上也有报道。
照片中经常出现一位戴眼镜的女士,介绍为「运营总监李静」,但从未见到「创始人王浩」的身影。
报道中提到,平台资金主要用于山区学校建设和贫困学生资助。但具体使用明细却没有公开。
我又仔细研究了平台的捐款流程。捐款人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和身份证号,然后转账到平台账户。
这个账户的持有人是谁?如果是以我的名义开设的,那情况就更严重了。
我联系了一位银行工作的朋友,请他帮忙查询平台公布的捐款账号。
「这个账号是个企业账户,开户名称是"广州爱心无疆公益发展有限公司"。」他告诉我。
「能查到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吗?」
「这个需要通过工商信息查询,我这边看不到。」
挂断电话,我立刻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输入公司名称。
搜索结果让我倒吸一口冷气。
「广州爱心无疆公益发展有限公司」确实存在,成立于一年前,法定代表人赫然写着「王浩」!
更让我震惊的是,公司注册资本一百万元,而我的身份证号码清清楚楚地显示在法定代表人信息栏。
这已经不仅仅是盗用照片和名字那么简单了,而是完整地盗用了我的身份,注册了一家公司!
我立刻截图保存,然后继续查看公司详情。
公司注册地址在广州市天河区一个写字楼,经营范围包括公益活动策划、文化传播、企业管理咨询等。
我决定亲自去这个地址看看。
下午三点,我来到了天河区的这栋写字楼。大堂显示屏上,「广州爱心无疆公益发展有限公司」位于18楼1802室。
电梯上行的过程中,我的心跳加速。我该以什么身份出现?直接亮明真实身份可能会打草惊蛇,让对方有时间销毁证据。
思考再三,我决定假装是有意向捐款的企业代表。
1802室的门上挂着「爱心无疆」的标牌,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里面有几个工位,三四个年轻人正在电脑前工作。
我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前台的女孩微笑着问道。
「你好,我是某科技公司的代表,想了解一下贵平台的情况,考虑做一笔企业捐赠。」我递上提前准备好的名片。
「好的,请稍等,我去叫我们总监。」
不一会儿,一位戴眼镜的女士走了出来。
是李静,我一眼就认出了她。三年不见,她看起来比以前更加干练,但眼睛里的精明神色依旧。
「您好,我是李静,爱心无疆的运营总监。」她伸出手,显然没有认出我。
我其实改变了不少,剪短了长发,戴了眼镜,还特意穿了正装。
「你好,我姓陈,想了解一下贵平台的运作情况。」我与她握手,强忍着内心的波动。
「当然,请到会议室详谈。」
会议室里,李静热情地介绍了平台的各项目,并展示了照片和视频资料。
「你们的创始人是?」我假装随意地问。
「王浩先生,他曾经是某知名科技公司高管,因为自身经历,非常关注教育扶贫。」
「他今天在吗?我很想认识一下。」
「抱歉,王总经常外出考察项目,今天不在办公室。」她脸不红心不跳地撒着谎。
「那真可惜。请问贵平台的善款使用情况有公开透明的渠道吗?」
李静略显紧张:「当然,我们定期在网站上公布资金使用情况。」
「具体到每笔支出吗?」
「呃...因为项目众多,我们一般按项目汇总公布。」
会谈结束后,我表示需要回去和公司商量,会再联系。
离开办公室时,我注意到墙上挂着几张合影,其中一张是李静和几个孩子的合影,背景是一所简陋的乡村学校。
如果她真的在做公益,为什么要盗用我的身份?这其中一定有猫腻。
回家路上,我接到了志愿者小林的消息:「王先生,我们查证了,您确实是爱心无疆的创始人,网站上有您的照片和简介呢!您是在开玩笑吧?」
「我没有开玩笑,这是有人盗用了我的身份。请问你们之前与平台合作的项目资金是如何到账的?」
「都是李静女士亲自送来的现金,每次都有签收记录。」
现金!这意味着没有转账记录,资金流向更难追踪。
我的心沉了下去,情况比我想象的更复杂。
03
接下来几天,我开始深入调查「爱心无疆」的运作情况。
通过各种渠道,我联系了几个与该平台有过合作的慈善机构和受助学校。
他们的反馈出奇一致:「爱心无疆」确实提供了资助,但金额普遍不大,且不设特定项目,只是捐赠一些学习用品和小额现金。
与平台宣称的「已募集百万善款」相比,这些支出显然只是九牛一毛。
那么其余的钱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