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赖清德被罢免只剩七天,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上海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两岸将共同商讨祖国统一大计,讨论如何让祖国山河早日团圆。
距离5月20日只剩下一周的时间,由国民党推动的“罢免赖清德”行动已经进入最后倒计时阶段。随着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初步共识,赖清德之前的计划彻底落空。
要知道,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关乎两国是否能正常交流,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在特朗普上台前,他就对台湾问题发表过看法,不断向赖清德喊话,要求支付所谓的“保护费”,还想让台积电到美国设厂。尤其在特朗普上台后,他企图通过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来阻碍大陆统一台湾,并且更改了对台湾的称呼,竟然把中国台湾省当作“国家”。
在普通民众眼里,特朗普这一举动显然是侵犯了中国的根本利益,但在赖清德看来,却是间接帮了民进党一把。
那时中美之间的关税战正打得火热,赖清德顺势提出了“脱中入北”的政策。“脱中入北”实际上指的是台湾脱离中国经济影响,加入所谓“全球北方国家”,也就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赖清德的这种言论其实是“倚美谋独”的具体体现之一,其目的就是要切断两岸的经济联系,使台湾变成一座孤岛,同时还能对大陆造成打击。
以台积电赴美建厂为例,其在亚利桑那州的投资成本大幅增加,最新数据显示已超过650亿美元,远超原定预算。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决策,让台湾经济界十分担忧。
更严重的是,台积电技术外流和本土供应链断裂的趋势,已经导致台湾半导体产业人才流失。岛内有学者直言,“脱中入北”实质上就是“断链”“失能”,对台湾产业长期发展无异于釜底抽薪。
即便如此,赖清德依旧没有丝毫悔意,反而紧急派遣代表团前往美国,试图重新达成贸易协议,不惜以整个台湾的利益作为筹码。
然而,随着中美代表在日内瓦达成初步协议,美国表现出重回经贸合作的意愿,这意味着“倚美抗中”的策略面临巨大挑战。
对于台湾而言,中美关系回暖后,“地缘棋子”的作用减弱,赖清德想靠“对抗”获取战略资源的打算基本落空。
而他之前的一系列动作现在看起来非常可笑,不仅一无所获,还给了国民党攻击他的机会。
尤其是在近日,赖清德在媒体上试图“甩锅”,称“脱中入北”只是“学者意见”,自己并未完全采纳。不过这一说法很快遭到质疑。
要知道4月9日赖清德主持的民进党中常会上,专门邀请了台湾“中研院”研究员来论证“脱中入北”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赖清德对此表示大力支持。
而“脱中入北”这项政策,不过是赖清德想要抱美国大腿的又一次尝试罢了。
赖清德现在否认这项政策,不过是为了挽回一点政治颜面而已,但他的颜面早已丢得干干净净。
比如这次国民党发起的“罢免”赖清德活动,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公开宣布,将在5月20日,也就是赖清德就任满一年之际,正式在立法机构提出罢免与弹劾案。
随后全台多地出现“罢免赖清德”的横幅、网络请愿以及街头集会,超过25万人走上街头明确要求罢免赖清德。岛内多项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民众对赖清德处理两岸关系的方式不满。
原因很简单,自从赖清德上台以来,他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是“爱台”,而是“害台”。
赖清德就职后为了谋求个人政治私利,不惜大量出卖岛内利益。
“脱中入北”只是其中一项,更让岛内民众无法接受的是,赖清德为了获得美国支持,实现“以武拒统”和“倚美谋独”的幻想,多次购买美国武器装备,还纵容民进党控制的媒体大肆宣扬“大陆威胁论”,破坏两岸关系,向美国表忠心。
后来甚至直接将大陆称为“敌对势力”,还提出了所谓的“十七条”,将大陆配偶驱逐出台湾。
为了更好地推行自己的“台独”政策,赖清德又把目标瞄准了国民党。
虽然赖清德赢得了岛内的选举,但这并不意味着岛内的政治环境由民进党一家说了算,尤其是岛内的“立法机构”仍由国民党掌控,这使得赖清德推行的“台独”政策难以顺利实施。
于是为了改变现状,赖清德提出了“大罢免”的口号,矛头直指国民党。一旦“大罢免”成功,那么整个岛内的政治环境将被民进党完全掌控,他的“台独”政策也将畅通无阻。因此,国民党奋起反抗,决定在5月20日与赖清德展开决战,誓要罢免他!
在这个关键时刻,大陆也用实际行动作出回应。
前几天,上海举办了一场主题为“2025年两岸关系”的研讨会,来自两岸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到场参与。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不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而是聚焦实际路径与融合机制。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提出,应通过经济融合、基础设施共建等方式,让台湾民众切实感受到统一的好处。
台湾代表在会上明确指出,如果民进党继续采取对抗路线,台湾可能会陷入发展困境。而融入大陆现代化发展模式,才是避免边缘化的关键。
随着中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两岸统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代表强调:“现在不统一,是因为条件尚未成熟;等条件成熟,那就是水到渠成。”
也就是说,美国之所以一直试图干涉台海,阻止大陆统一台湾,除了台湾能给美国带来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但只要中国持续发展,直到超越美国的时候,美国对华的优势就会消失,届时两岸统一也将水到渠成。
可以预见,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进入一个“硬碰硬”与“软融合”并存的复杂阶段。赖清德或许还能暂时依靠民进党的执政资源维持局面,但面对日益增强的民意压力和大陆系统的融合战略,其政策空间正在迅速缩小。
5月20日不仅是政治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台湾未来走向的关键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