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作为空战的主力,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竞相研发的重点,而第六代战斗机更是代表着未来空战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欧洲主要有两款第六代战斗机正在研制,一款是由英国、日本、意大利联合推出的“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另一款是由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联手推动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
这两款战斗机的研发前景如何?军事观察员张学峰进行解读。
“未来空战系统”
被“自家人”泼冷水
资料图:欧洲第六代战斗机效果图(来源:中国国防报)
问:法国、德国和西班牙此前授予达索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等承包商研制第六代战斗机。然而前段时间,达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发声说,合作伙伴之间围绕“如何分配工作量”发生了争论,从而导致了工期延误。那么,各方在新一代战斗机研制上究竟出现了哪些分歧?
张学峰:第一,主导权问题。达索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争夺战斗机设计的主导权。原本协议规定,达索公司主导“未来空战系统”中新一代战斗机的设计,而空中客车公司负责无人僚机的设计。但目前达索公司在决策中只占1/3的权重,空中客车公司拥有2/3的投票权。这意味着作为主导公司,达索公司无法按照其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分配工作。
第二,利益分配问题。下一步比利时可能要加入项目中,法国认为自己的份额将会被稀释。
第三,各国对战斗机的性能需求不同。法国希望这款战斗机能够成为法国核武器的载机,在研制和生产上不受任何人的限制。此外,法国还希望能将其发展为舰载机。但是德国希望这款战斗机能够携带美国的核武器,这也意味着要在设计中增加美国的系统和部件。
“全球作战空中计划”
受到关注与质疑
资料图:英国“暴风雨”战斗机飞越英国海岸想象图(来源:中国国防报)
问:英国、日本、意大利联合推出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最近也有新消息,英国空军4月份公布了“全球作战空中计划”的最新渲染图。然而,这款战斗机在发布之初,便因其技术设计和战略路径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与质疑。如何分析这款战斗机的研发前景?
张学峰:“全球作战空中计划”是包含有人驾驶战斗机、无人机的一个庞大系统。其中,战斗机的载弹量将是美国F-35战斗机的两倍,航程也会进一步增大,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
尽管目前英国、日本和意大利之间还没有传出太多不和谐声音,但是这款战斗机的研制刚刚进入实质性阶段,可能下一步会暴露出更多问题。英国国内也有人担心该项目投入巨大,或许会沦为一项“无底洞工程”。而且,它的总体设计也受到一定质疑,比如它采用了有垂尾的方案,隐身性能等方面可能不及真正的第六代战斗机。
合作研制的利与弊
资料图:美国F-47战斗机概念图(来源:环球时报)
问:作为“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的核心,美国第六代战斗机前段时间终于被赋予F-47的正式编号。一直希望遥遥领先的美国,公布第六代战斗机方案的时间却落在欧洲之后。如何分析单独研发与合作研制的利弊?
张学峰:美国为了应对高端对手,对第六代战斗机的技术方案举棋不定,生怕“点错科技树”,所以方案公布较晚。但是最关键的原因是,欧洲的这两款战斗机充其量也就是五代半战斗机,而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技术跨度较大。
多国合作研制可以分担成本和风险,共享技术优势,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在现实中,合作研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效率低下。如果由一个国家主导,其他国家只出一部分研制经费,这种模式的效率还可以,F-35战斗机就是这种模式下的产物。但是问题也很明显,除了主导国之外,其他国家就“重在参与”了。例如在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方面,欧洲国家就出现了空缺,基本上只能采购美国的F-35战斗机。正是出现了这些问题,欧洲国家才开始觉醒,组团上马新一代战斗机。但是,马放南山好多年,再想走到世界军用航空业前沿,哪有那么容易。
来源:央广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