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5月8日报道,河南郑州发生一起因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引发的悲剧:不吸烟的张女士确诊肺癌晚期,其丈夫43年烟龄的“老烟枪”

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指出,结合张女士的病史与生活习惯,其丈夫长期在室内密闭空间(客厅、卧室、厨房等)无差别吸烟,导致她长期被动吸入二手烟。医学分析显示,张女士对烟草燃烧产生的亚硝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高度敏感,长期化学刺激诱使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最终引发恶性病变

张女士丈夫在确诊后痛悔自责:“整夜整夜合不上眼,真想替她遭这个罪!我从15岁开始抽烟,中间戒过两回都没成,现在说啥也得为家人把烟掐了。”据其自述,此前每日吸烟量超2包,且烟蒂常随手丢弃于沙发缝隙、餐桌角落,烟味渗入窗帘、地毯等织物形成“三手烟残留”,加剧室内空气污染。



为何有些女性从不抽烟也会得肺癌?

1.二手烟暴露

如上述新闻中张女士长期处于吸烟环境中,吸入其丈夫释放的烟雾,其中的尼古丁、焦油等致癌物会损伤肺部细胞,增加肺癌风险。家庭成员或同事吸烟,都可能成为潜在威胁。

2.厨房油烟污染

烹饪时,高温油炸、爆炒产生的油烟含有苯并芘、丁二烯等致癌物。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基因突变,提高肺癌发病率。

3.环境空气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装修释放的甲醛等化学物质,均含致癌成分。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肺部持续受到刺激,增加癌变可能。



4.遗传因素

肺癌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直系亲属中有肺癌患者,个体可能携带易感基因,患癌风险显著上升。

5.职业暴露

从事煤矿、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女性,可能长期接触石棉、放射性物质或化学致癌物,这些物质会损伤肺部组织,引发癌变。

6.肺部慢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若未及时治疗,肺部持续受损,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5种身体不适,可能是肺癌的信号

1.持续性咳嗽

若咳嗽持续超过两周,且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常规止咳药物难以缓解,尤其在夜间加重,需高度警惕。长期吸烟者出现咳嗽性质改变,如从有痰变为干咳,或咳嗽频率增加,应及时就医。

2.痰中带血或咯血

若咳嗽时咳出带血丝的痰液,或痰中带有血块,可能是肿瘤侵犯支气管黏膜或血管所致。晨起首次咳痰带血更具提示意义,应立即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

3.胸痛或胸闷

肺癌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隐痛或钝痛,可能在咳嗽、深呼吸或变换体位时加重。若疼痛放射至肩部、背部或手臂,或伴有胸闷感,需警惕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



4.呼吸困难

活动后气促、气喘或胸闷,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感呼吸费力,可能是肿瘤压迫气道或肺功能受损所致。若伴有发热、脓痰等肺炎症状,需警惕肿瘤阻塞支气管引发感染。

5.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若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且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可能是肿瘤消耗身体能量和营养物质所致。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警惕副肿瘤综合征。

肺癌一发现就是晚期?一个方法就能避免

肺癌的发生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多种因素有关,仅靠单一方法难以完全避免,但定期进行肺部防癌筛查是降低肺癌晚期风险、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手段。

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者、长期接触二手烟或职业致癌物者,应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该技术能清晰显示肺部微小结节,发现早期病变,使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60%-90%。筛查配合戒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综合措施效果更佳。

例如,戒烟可使肺癌风险下降50%以上;避免厨房油烟污染需使用抽油烟机并保持通风;职业暴露者需严格穿戴防护装备。此外,保持积极心态、充足睡眠、避免肥胖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需注意,早期肺癌可能无症状,切勿因无不适而忽视筛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