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恒 通讯员 魏辛苗/文图

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的校园里最近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日前,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的老师们带着3600年前的文明密码走进课堂,为同学们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最早的China:郑州商城原始瓷尊主题课程。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让商代先民的智慧在学生心中焕发新生。


一堂穿越千年的文明课


当博物馆老师揭开原始瓷尊的身世之谜时,教室瞬间化为历史现场。这件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的商代瑰宝,以高岭土为胎、施黄绿釉,经1200℃高温淬炼,叩之竟有金石清响。同学们惊异地发现,这件被誉为瓷器之祖的文物,将中国制瓷史向前推进了整整千年,彻底改写了世界陶瓷史的认知。通过探寻China一词与瓷器的渊源,孩子们不仅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更读懂了郑州作为瓷器故乡的深意。

一堵墙里的匠心密码


商朝人如何用双手筑起十米高的城墙?面对提问,博物馆老师用版筑法揭晓答案:没有现代机械,古人以木板为模,层层夯土至8-10厘米厚,如积木般垒起巍峨城墙。当同学们亲手体验夯土模型时,指尖传来的震颤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原来三层楼高的商代城墙,是先民用一抔土、一锤夯筑起的文明丰碑!这种沉浸式学习,让抽象的历史概念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

一次文化自信的觉醒

活动尾声,四一班杜希文激动地说:以前觉得历史很远,现在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地曾诞生过世界最早的瓷器!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闫鹏瑞表示: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让文明基因薪火相传。当孩子们通过原始瓷尊看见'中国'的雏形,通过夯土城墙触摸先民的智慧,文化自信的种子自然生根发芽。

家校社共育文明传承人

次活动是二七区外国语小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又一创新实践。学校通过与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深度合作,构建课堂+遗址历史+现代的立体化育人模式。未来,学校将持续打造行走的历史课,让更多孩子在探秘商都文明的过程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讲述者。


从土与火的淬炼中走来,向文明传承的未来奔去。二七区外国语小学以文物为媒,让历史课堂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空隧道,让每个孩子都能自豪地说:这就是中华文明,这就是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