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财中社》大健康系列沙龙在北京举办。会议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宣武医院等多位三甲医院专家解读疾病防治要点,共话科学健康管理。

北京协和医学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刘洪生指出,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双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早期防治至关重要。


针对公众关注的肺结节,刘洪生强调,低剂量CT是检出结节的主要手段,90%以上的肺结节为良性,多由炎症或陈旧性病灶引起。首次发现的肺结节,不应急于手术,建议先通过2周抗炎治疗后复查,部分炎性结节可消退;若持续存在或有毛刺、分叶等高危征象,则需进一步穿刺活检或手术。结节通常是指直径小于3cm,小于1cm通常称为小结节,小于5mm称为微小结节。结节通常分为磨玻璃结节,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若同为恶性,在同样大小的情况下,实性结节恶性程度更高。

在手术治疗方面,95%以上的胸部手术已实现微创化,表浅病灶,直径小于2cm,尤其是磨玻璃结节,可行简单楔形切除,甚至可通过“日间手术”24小时内出入院。机器人辅助手术(如达芬奇系统)能在狭小空间精细操作、过滤抖动,适合比较复杂的手术。

刘洪生总结,肺癌防控核心在“早”,但也无需过早。50岁以上、长期重度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结节患者需遵循“定期随访不恐慌,可疑病灶不拖延”原则,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干预。


《财中社》大健康沙龙将持续发声,聚焦医疗前沿与公众关切,搭建科学健康管理桥梁,敬请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