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乒协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集2025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承办单位的公告》
公告内详细列出今年乒超联赛赛程安排:
【2025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
常规赛第一阶段:6月6日—6月10日
常规赛第二阶段:7月25日—7月28日
常规赛第三阶段:8月29日—9月1日
总决赛:12月26日—12月28日
2025乒超联赛总赛程增至四赛,分为三个阶段常规赛+最后总决赛,且6-8月三个月连续进行一个阶段赛程常规赛,每个阶段赛程持续4-5天。
重视国内赛、重塑乒超联赛、夯实国内乒乓球运动基础,本就是王励勤一直推行的乒乓球商业化理念。2024年上海举办的乒超联赛决赛也是在王励勤全力推动下实现,取得了巨大成功。
如今王励勤接替刘国梁担任中国乒协主席的一大重要改革,就是将国球向着过往乒超联赛最火热的国内乒乓球运动盛世发展。
要知道在刘国梁担任中国乒协主席前,乒超联赛是中国乒乓球商业化的主要赛事,当时每年乒超联赛不只举办赛程密集,乒超俱乐部更是发展壮大,为俱乐部头部运动员提供丰厚薪资的同时,还养活了更多不算出头的普通乒乓球运动员。可以说当时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粮票”就是每年参加乒超联赛的收入。同时现场观看乒超联赛的观众也呈现各个年龄段和男女性别全面发展。
不过这一制度从刘国梁上台后力推WTT世界乒联商业化体系后就逐渐被慢慢瓦解和取代。虽然每年依旧按照惯例举办乒超联赛,但是赛程大大缩短至每年最多两次比赛。
赛程缩短,比赛场数减少,不只乒乓球运动员的收入大量减少(WTT比赛奖金也是备受诟病的低于运动员市场价值),乒超俱乐部也逐渐式微。整个国内乒乓球运动商业市场萎缩。取而代之的是WTT世界乒联在刘国梁的大力推广下,于国内外广泛举办乒乓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主力运动员的日程和精力也被WTT世界乒联大小比赛塞满和透支。
对于国家队主力队员来说,WTT比赛都比不过来,还谈什么其他比赛……
甚至ITTF国际乒联比赛效果也被WTT的牛马日程影响,比如2024年10举办的ITTF阿斯塔纳亚锦赛,就因为紧接着WTT中国大满贯,导致国乒主力孙颖莎、王楚钦、林诗栋、王艺迪、陈幸同等人没有充足休息时间,无法保证身体状态,最终中国乒团上演阿斯塔纳滑铁卢,尤其是女团败于日本,让日本女团时隔50年创造历史登顶亚洲最高。
如今,王励勤重塑国内乒乓球比赛体系,力推乒超、减少WTT赛事中国队主力队员参赛,重新回归乒超联赛+ITTF国际比赛体系,将对提升国内乒乓球运动水平,锻炼和培养更多后备乒乓球运动员加速冒头产生积极作用。也是针对中国乒乓球的梯队建设做出的必然举措。
只有越来越多的后备运动员拥有更多比赛实战机会,才能确保乒乓球这项运动在中国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