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事件为真实事件稍加改编,但并非新闻,情节全来源官方媒体
为了内容通顺,部分对话是根据内容延伸,并非真实记录,请须知。

"玄烨啊,这五间殿的风铃声,你可还喜欢?"孝庄太后倚在窗边,手里捻着佛珠,含笑望着年轻的孙儿。

康熙放下手中的奏折,快步走到祖母身旁:"皇祖母,这铃声清脆悦耳,孙儿每次听见,就想起小时候您在这儿教孙儿读书的情景。"

太后伸手抚过康熙的脸庞,眼中满是慈爱:"傻孩子,这殿里的每一处,都留着咱们祖孙的回忆。若是有一天..."

话到此处,她忽然顿了顿,望向檐角摇曳的风铃,"若是有一天奶奶不在了,你也要常来听听这铃声。"

"皇祖母!"康熙急忙握住太后枯瘦的手,"您定能长命百岁!孙儿还要给您办八十大寿呢!"

太后笑而不语,只是轻轻拍了拍孙儿的手背。

檐下的风铃叮当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说不尽、道不完的牵挂。



康熙十六年夏天,紫禁城里槐花开得正旺,那香味儿飘得满院子都是,甜丝丝的。

康熙爷刚下早朝,连朝服都来不及换,就急着往慈宁宫赶。

"万岁爷,您慢着点儿!"

贴身太监李德全在后头小跑着追,"太后娘娘特意嘱咐了,说您公务繁忙,不用天天来请安。"

康熙摆摆手:"昨儿答应皇祖母要陪她吃早饭,哪能说话不算话?再说了..."他压低声音,"老太太最近气色不太好,我这心里总惦记着。"

拐过几道宫门,康熙没往正殿走,直接奔西边一个小院去了。

这地方僻静,五间大瓦房,四周种着老柏树,房檐下挂着几个铜铃铛,风一吹叮当作响。

"老太太就稀罕这儿。"

康熙跟李德全念叨,"打我记事起,她就爱在这儿念佛看书。天热时在这儿乘凉,心烦时在这儿静静心。"

门口的小宫女看见皇上来了,赶紧跪下磕头。康熙让她起来,轻声问:"老太太在里头呢?"

"回万岁爷,太后娘娘正在佛堂念经呢,说不让打扰。"小宫女怯生生地回答。

康熙点点头,轻手轻脚进了屋。

这五间房收拾得利利索索,中间是佛堂,左边是书房,右边是卧室。檀香味儿混着槐花香,闻着特别舒坦。

他在佛堂外头站着等,从门缝里能看见老太太跪在垫子上念佛。

老太太六十多岁了,腰板还挺得笔直,白头发挽了个髻,就插了根木簪子。手里转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

约莫过了喝盏茶的工夫,念佛声停了。康熙这才咳嗽一声:"皇祖母,孙儿来给您请安了。"

"是玄烨啊?"老太太声音带着笑,"快进来。"

康熙赶紧进去,见老太太要起身,连忙上前搀着:"您慢着点儿。"扶着老太太在窗边的矮榻上坐好,自己退后一步,恭恭敬敬行了个礼。

老太太笑着摆手:"跟你说多少回了,自家人不用这么客套。来,坐奶奶边上。"

康熙这才笑着挨着老太太坐下。

宫女端上茶点就退出去了,屋里就剩祖孙俩。

"今儿早朝有啥难办的事儿不?"老太太端起茶碗吹了吹。

康熙摇头:"没啥大事儿。三藩都平了,台湾那边也服软了,现在天下太平,孙儿反倒闲得慌。"

"闲得慌?"老太太一瞪眼,"我可听说你昨儿批奏折批到大半夜!"

康熙不好意思地笑了:"老太太消息真灵通。孙儿就是想着,趁着太平年月,多读点书,多了解了解老百姓的日子。"

老太太满意地点头:"有这份心就好。"放下茶碗,正色道:"可也得注意身子骨。你爹他..."说到这儿,老太太眼圈一红,"就是太操劳..."

康熙知道老太太又想起早逝的顺治帝,赶紧岔开话头:"皇祖母,孙儿让人新做了个紫檀木佛龛,您给瞧瞧合不合心意?"

说着让李德全把佛龛捧上来。

那是个莲花座的佛龛,紫檀木雕的,莲花瓣儿一层层的,跟真的一样。

老太太接过来,摸着上面的花纹,眼睛都亮了:"这手艺真不赖!莲花刻得活灵活现的,檀香味儿也正。"

抬头看着康熙,眼圈又红了,"难为你记得奶奶喜欢啥。"

"您喜欢就好。"康熙笑着说,"孙儿看佛堂里那个旧佛龛用了好些年了,该换个新的了。"

老太太把佛龛放在旁边小桌上,忽然问:"玄烨啊,你知道奶奶为啥偏爱这五间房不?"



康熙想了想:"这儿清静,适合修身养性?"

老太太摇摇头,望着窗外:"你爹小时候,总爱在这柏树底下看书。那会儿他常说,这铃铛声能让他静心..."

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了下去,"后来他走了,我就常来这儿,听着一样的铃铛声,就觉得他还在..."

康熙心里一酸,握住老太太的手:"皇祖母..."

老太太回过神来,拍拍孙儿的手:"老了老了,就爱念叨陈年旧事。来,尝尝新做的茯苓糕,你小时候最爱吃这个。"

正说着话,老太太突然脸色一变,手里的茶碗"啪嚓"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皇祖母!"康熙吓得脸都白了,一个箭步冲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孝庄太后。

老太太脸色煞白,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整个人直往地上出溜。

"快传太医!"康熙急得声音都变了调,一把将老太太打横抱起来。

李德全连滚带爬地往外跑,边跑边喊:"传太医!快传太医!"

康熙把老太太轻轻放在榻上,手都在发抖。

老太太勉强睁开眼睛,气若游丝地说:"玄烨啊...别怕...奶奶就是...有点头晕..."

"您别说话,太医马上就到!"康熙紧紧握着老太太的手,心里跟刀绞似的。

他这才发现,老太太的手瘦得只剩下一层皮,骨节都突出来了。

不一会儿,太医院院判张太医气喘吁吁地跑来,把完脉后脸色不太好看。

康熙把他拽到外间,压低声音问:"到底怎么回事?"

张太医支支吾吾:"回皇上,太后娘娘这是...年纪大了,气血两亏..."

"放屁!"康熙急得爆了粗口,"老太太前儿个还能在御花园遛弯呢!你给我说实话!"

张太医扑通跪下:"皇上恕罪...太后娘娘这病...怕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康熙心里咯噔一下,声音都发颤:"你说清楚!"

"太后娘娘这是...心脉衰竭之症..."

张太医头都不敢抬,"若是静养...或许还能..."

康熙眼前一黑,扶着柱子才没栽倒。

他深吸一口气:"用最好的药,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务必..."话没说完就哽咽了。

从那天起,康熙天天往五间殿跑。

老太太时好时坏,有时候能坐起来说会话,有时候昏睡一整天。

这天老太太精神头不错,非要康熙陪她下棋。

"将军!"老太太得意地吃掉康熙的"帅",笑得像个孩子。

康熙故意输棋逗她开心:"皇祖母棋艺见长啊!"

老太太突然收起笑容,认真地说:"玄烨啊,奶奶要是走了,你要好好的..."

"您胡说什么呢!"

康熙急得直摆手,"您这不好好的吗?孙儿还等着给您过七十大寿呢!"

老太太笑着摇摇头,从枕头底下摸出个布包:"这个...给你留着..."

康熙打开一看,是串磨得发亮的佛珠。

老太太说:"这是你爷爷留下的...现在传给你..."

康熙再也忍不住,扑在老太太膝上嚎啕大哭。

老太太轻轻拍着他的背,就像小时候哄他睡觉那样。

三天后的清晨,五间殿传来消息:太后娘娘薨了。

康熙正在上朝,听到消息直接从龙椅上栽了下来。

大臣们七手八脚把他扶起来,只见皇上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等康熙跌跌撞撞跑到五间殿,老太太已经安详地躺在那里,像是睡着了一样。

康熙跪在床前,握着老太太冰凉的手,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都出去!"康熙突然大吼一声。

等所有人都退出去,他再也绷不住了,抱着老太太的遗体哭得撕心裂肺:"您怎么...怎么就不要孙儿了啊..."



办完丧事的第七天,康熙突然下旨:拆了五间殿!

李德全吓得腿都软了:"皇上,这...这可是太后娘娘..."

"拆!"康熙红着眼睛吼,"现在就拆!朕不想再看见这地方!"

消息一传开,满朝文武都炸了锅。首辅大臣索尼带着几个老臣跪在乾清宫外头,扯着嗓子喊:"皇上三思啊!"

康熙怒气冲冲走出来:"谁再敢劝,朕就砍了他的脑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