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后,一位退役中将的言论引发网友热议:“巴基斯坦比中国更懂得如何使用中国武器,在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我更愿意与中国作战。中国没有实战经验,对菲、对台都软弱无力,不敢应战,对印军更是只有挥舞狼牙棒的胆量,巴军更熟悉战斗机,战斗力更胜一筹。”
从这个刁钻的角度把人看扁,也是让人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不知道巴军的老师是谁吗?
印巴空战引爆全网后,几乎所有网友都大呼爽快,几十年欠揍的印度终于要被打服了吧?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印度竟然丝毫不以为耻,反而揶揄起巴军的师父来了。印度网友还掀起了一股全民“自我安慰”的狂潮。
要说最离谱的,莫过于印军的一位退役中将、现任印度理工学院教授、印军智囊团成员商卡的惊人发言:“如果必须在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选择一个对手,我更愿意与中国作战!”
果然骨骼清奇呀,不愧是印军智囊团的“奇才”,不仅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且给出理由也“别具一格”:因为巴军比中国更懂得中国造的武器,而中国太久没实战,战斗力从来不敢展示。
印军这是被打到“精神幻觉、神经错乱”了吗?
说出这番话的背景,不仅是“阵风”首次在实战中被击落,也被美媒评价为“世界首次四半代战机之间的大规模空战”。甚至连法国官员也不得不承认:印度的“阵风”确实被击落了,可能不止一架。
问题来了,这些巴军战果,靠的是什么?答案当然是中国造的“出口型”装备。比如此次立下大功的歼-10CE,虽说是“出口款”,但在中国空军内部,它连前五都排不上。
印度引以为傲、声称可以压制巴军的阵风,在这场交火中毫无还手之力,反被长距离锁定并斩落,留下尘土中残破的机身和满地碎片。
更讽刺的是,印度花了上百亿美元引进的阵风,被“性价比爆表”的国产“外贸机”轻松打趴。
这也难怪印度人心态要炸裂了。口头战斗力爆表的网友干脆来了个换对手的假设。
于是,商卡中将就代表网友发出了惊天发言:“中国很久没打仗了,没经验;巴基斯坦的士兵反而经验丰富,更擅长操作中国武器。”
这一番话,细细一琢磨,竟然还有网友也被带进了反思怪的阵营里。
巴军彪悍的战斗力是谁教出来的?
说中国没有实战经验,纯属是不了解中国军队近年来的实战化训练强度。从东海巡航、南海对峙,到中印边境实兵对抗,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战场预演”?
更不用说中国军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表现,比如护航、维和、海外撤侨、打击海盗等,哪一项不是“刀尖起舞”?
用“没有经验”来形容中国军队,简直是“看了眼影子就认定夜晚来了”。
其次,说巴军中国更会用中国武器,乍一听像个笑话,但仔细想来,还是个笑话。巴军和中国的军事交流非常密切,歼-10CE、JF-17、ZDK-03等装备长期在中巴“雄鹰联合演习”中实战演练。请注意,这些演习的“教练员”是谁?绝对轮不上巴军。
学生考试拿了满分,然后说“我比老师还厉害”。当然这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有点搞笑。巴军飞行员之所以能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正是得益于中国教官“手把手”的培训、体系化的协同指导以及先进装备技术的无私传授。
归根结底,巴军的背后就是中国军工和作战理念的延伸。
印退将的逻辑很有一套,他不说中国武器不行,因为歼-10、JF-17、枭龙都是有战绩摆在那里的,但他巧妙地把矛头指向了“人”。
印度为何会出现这种“宁打中国不打巴”的奇怪心理?
在他们的幻想里,中国军队没打仗,“大象一出动就会吓到自己”;现实中,中印两军在加勒万河谷一接触,确实没有动用火力,只用棒棍较量了一番,损失都不愿公开,双方都大胜了。
也就难怪印度人把“怕输给巴基斯坦的羞耻”,转移成了“宁愿输给中国”的自我安慰。
正如印度一位现役空军中将在接受印媒采访时强调:我们击落了许多巴军飞机,但我们没有证据……
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应该释然了吧?希望印度智囊们继续保重身体,多出奇言,咱们拭目以待吧,反正也走不到扭打在一起分出胜负的那一步,弄得一身脏,何苦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