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集团公司工会
【编辑】倪炜
【本期责编】蓝爸爸
【本期编审】Shining灵感
5月9日下午,庆祝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上海市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世博中心召开,申通地铁集团共有5名个人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3个团队荣获上海市模范集体。
★ 荣誉榜 ★
(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市劳动模范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杨玲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 盛忠明
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 郁怡宾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薛晏宁
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杨勇
上海市模范集体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室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维护三部
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前期工作部
风采展示
上海市劳动模范
杨玲,现任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室土建(建筑)专业技术总监。她长期扎根轨道交通设计一线,从业至今参与了上海近20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前期研究和总体管理工作,并作为总体负责人主持了上海17号线、20号线、哈尔滨1号线等设计工作。2020年起,她全身心投入上海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10条线路的研究工作,提出无障碍功能优化、防淹措施提升等10余项技术标准,系统性完善专业顶层规划。她始终坚持创新突破的工匠精神,取得众多业内领先:如国内第一个单边侧式车站、第一个完全采用下沉式广场自然通风采光的地下车站、亚洲首个LEED银级认证的车站等,共获专利8项,其他国家和市级各类设计、咨询类奖项20余项。在担任集团技术总监期间,她迅速提升站位,紧紧围绕集团安全、运营、服务、经营能力的提升开展工作:了解运营需求,统筹大修更新改造标准;立足提升网络服务功能,对枢纽站进行提质增效改造。她积极关心行业前沿,参与了10余项国家和地方规范的编写或修订,参编专著3本,主持科研课题10余项。她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女设计师(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建设功臣等荣誉称号。
上海市劳动模范
盛忠明,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盛创智维技术工作室带头人。他深耕轨道交通列车维修行业20余年,从普通检修工成长为车辆检修领域的领航员。他扎根一线,带队排除列车故障近500个,检查零部件超30万件,编写技术文件28份,提炼先进操作法10项,编写考核题库35套。他运用检修工作经验编写了《零起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新型检修工艺和技术》一书,为行业提供检修指南。
面对列车增能的压力,他总结的“8421定位法”能够大幅缩短排故时间,提升效率。他自主研发各类工装,使维护作业耗时下降75%;设计工装器具120余件,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获国家专利16项,工作室获评“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他注重人才培养,带教出3名高级技师和9名技师,培训学员超6000人次;他率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团体第二名。他推动“上海经验”向全国推广,组织多地地铁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研讨,践行社会责任,为高校青年传授技术经验。他曾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劳动竞赛维修能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等国家级、市级荣誉15项,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上海市劳动模范
郁怡宾是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3号线上海南站站区车站站长助理。他扎根车站一线19年,传承劳模精神,践行“人民地铁”理念,创建“阳光伴你行”服务特色。他提出“四米环视工作法”,快速甄别乘客诉求,实现从乘客被动求助向主动巡视发现需求的转变;他将身上的腰带变成“移动的服务站”,增加“多语种语音即时翻译器”,为外籍乘客的地铁出行提供便利,助力地铁历届进博会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他将精细化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将复杂环境下出入口指引及换乘路径指引升级为360度全景影像的VR实景导乘码和“末班可达”导视图,让乘客少走冤枉路;他与团队成员集思广益、设计制作的“轮椅桥”,现已升级为“无障碍渡板”,在上海地铁全线网得到普及和推广。
他传播地铁之声,凸显集团社会责任,在上海地铁员工志愿主播、社会志愿者、高校党员导师等不同的角色中,用实际行动传播着地铁之声,充分展现了地铁人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
上海市劳动模范
薛晏宁是上海地铁16号线的一名列车司机,他安全行车19年,行驶里程超82万公里,位列全网第一。他始终将乘客安全放在首位,彰显一名列车司机的责任担当。在16号线高架区间运营中,他敏锐发现应急疏散存在安全隐患,创新制定了《16号线区间疏散处置方案》,通过架设便携式扶梯、加固疏散平台围墙等措施,为乘客筑起“立体安全网”;针对线路特有的三轨供电系统,他自主开发了16号线弓靴转换标准化操作课程,该课程已通过钉钉平台培训员工超500人次,为“操作零失误”保驾护航;为解决列车救援培训难题,他创新设计了外置旁路模拟器,开发了“情景式救援考评体系”,两者结合后将培训周期缩短60%,这些创新成果已在全网络推广;他还设计了一套基于模拟驾驶台并还原真实场景的应急处置流程,极大提升了培训效率,推动班组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他服务国家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在推进国内首创的16号线“3+3”在线解挂编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操作方案。他深耕技能传承,锻造核心能力,作为集团兼职培训师,探索形成“2+1+2”模式,不仅为班组员工、市域铁路培养新生力量,更将“上海经验”输送至江苏、浙江等兄弟省份,培训带教超过200人次。自2014年16号线开线以来,薛晏宁年年被线路评选为三星模范司机,曾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劳动竞赛“列车先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服务先锋、申通集团“金徽章”列车司机岗位总冠军等荣誉。
上海市劳动模范
杨勇是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见习总工程师。他深耕工程建设一线,做“人民城市”的践行者,担任3C大楼建设项目负责人期间,驻守现场严控建设进度,编制执行《多方平行施工管理办法》,通过“日清周结月复盘”的动态管控机制,统筹协调30余家参建单位实现工序“零冲突”,将上海地铁“智慧大脑”打造为轨道交通领域首批斩获“鲁班奖”的调度指挥中心;他勇于挑战全国首例软土富水条件下“预制+现浇”叠合拱壳结构车站建设,构建“严要求流程化、高质量精细化、铸精品标准化”的“三化一体管理模式,带领团队攻克3类9项关键技术,将吴中路站打造成为市级“优质结构”和“文明工地”双标杆的最美车站。他厚植设计技术土壤,做“城市经纬”的攻坚者,创建“五位一体”方案管理体系,推行螺旋式工作路径,开展贯穿式筹划研究,首创前期要素分布图,创新探索新技术,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和团队协作,高质量推进19号线设计技术工作。他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建设者和先进个人、申通集团“金徽章”核心岗位劳动竞赛金牌项目经理等荣誉。
上海市模范集体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室作为上海地铁的指挥中枢,担负全网运营监督与协调、信息交互与发布、应急决策与处置等重任。团队以建设人民满意、安全可靠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目标,持续提升安全能力、运营能力、服务能力、经营能力“四种能力”,守护拥有21条线路、517座车站、896公里、1200万客流的超大规模上海地铁网络安全运行,常年将列车正点率保持在99.99%以上。创新智慧调度平台,一网感知、高效联动、精准调度,圆满完成春运、两会、进博会等重要保障任务。团队秉承“智慧运营谋发展,安全高效求卓越”的运营服务理念,为城市服务建设与社会共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上海市模范集体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维护三部主要负责3、4、8、18号线供电设备的运维保障工作。部门建立涵盖5452个最小单元的部件数据库;集中攻坚整治3号线电力电缆隐患,形成适用全网络的工作标准;以“零差错”质量,联动协作实施20余个大修改造项目;建立车站供电业务联动响应维修机制,近5年保持安全“零事故”。建立党群工作站、奥创工作室“双轮驱动”机制,连续3年开展职工智创活动,形成66项创新成果。自主建设上海地铁首个专业融合的“供电牵引系统全功能仿真实训中心”。五年来,基于生产开展职工培训、人才培养,41%的职工实现技能、岗位双晋升。部门荣获8项国家专利、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7项市级及以上荣誉。
上海市模范集体
上海申铁前期工作部作为上海市域线建设的“排头兵”,承担着项目征借地拆迁、规证办理、管线搬迁、市政配套等各项前期工作。团队始终践行“高效、合规、创新”的工作理念,在市域机场线建设中,创新利用“放管服”改革政策,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团队的联动协作下,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农转用联审批复手续,创造了“上海速度”的新标杆,为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自2020年以来,市域机场线、市域嘉闵线、南汇支线、示范区线、南枫线等5条市域线近300公里线路相继开工建设,团队在前期攻坚中,系统性破解了土地审批、生态补偿、市政配套等关键难题,为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凭借出色的工作成效,团队获评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团队、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成为行业内的杰出典范。